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张虎——
躬耕田园 一心为农见真情

张虎(左)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孟志远本报通讯员齐祥红
  “自从加入合作社,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我收入近20万元,今年预计更多。”8月5日,齐河县大黄乡刘连村村民吕风文在大棚里忙碌着。8年前,吕风文加入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新式大棚,种植西红柿和黄瓜,发展订单农业,产品不愁销路,效益逐年提高。
  “合作社给社员提供种植标准、技术和配套农资产品,遇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老师就到现场解决。不明白的问题发到微信群里,老师在线解答。”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虎介绍,合作社占地5000多平方米,村级技术指导员22名,在册社员260名,辐射带动周边社员800多户,服务保护的蔬菜面积2000多亩,范围涉及齐河、禹城、临邑等地。种植的西红柿、黄瓜、西瓜、甜瓜等果蔬产品销往京津冀和济南周边,去年合作社收入700多万元。
  “从国企离职到成立合作社,扎根基层服务农业,一干就是20多年。我见证了大棚发展的变迁,从盲目种植到标准化种植,社员的收入和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提起合作社的发展,张虎深有感触。
  2010年在鲁抗农药公司上班的张虎到乡镇走访时发现,很多农户缺少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效益偏低。2010年秋,张虎和同事李华离职后,来到大黄乡租了两间房子开始创业。“这里小农户分散,思想比较保守,全凭经验种植,相互之间很少交流。”为取得农户的信任,张虎挨家挨户做工作,希望他们可以进行标准化种植,但很多人不认可,推广难度很大。张虎耐心解释:“你们跟我们一起种植,如果效益提高就继续种植,如果没有提高可以立刻退出。”通过大量实验、示范、推广,最终,农户们每亩增收5000至8000元。2011年,张虎成立了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20年,张虎又带头成立了“农科小院”,并担任组长,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他倡导的“保护地蔬菜全程解决方案”“一清二施三深翻和稀土转光膜综合应用技术”深受社员好评。
  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张虎先后注册了“达康蔬季”“齐鲁飘香”商标,通过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入选“黄河味道”区域公共品牌。同时参加各种展会,让合作社的“小瓜果”走向全国“大市场”。
  除了帮助社员增加收入外,张虎还传播社会正能量。2020年4月,他筹措了8万余元为社员大棚购买了意外保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每年还组织优秀社员外出旅游,并为社员提供文化衫、过冬棉衣、新春挂历等。
  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市级“百强”社、市级“双百”提升示范社等;张虎先后获得齐河县“最美科技工作者”、德州市“乡村之星”、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等称号。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躬耕田园 一心为农见真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