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派第一书记喻波帮助村子发展特色产业和边角经济——
村集体年增收120万元
  

□本报记者 刘春杨 本报通讯员 赵建美
  今年8月,在全市市派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中,市派武城县郝王庄镇李古寺村第一书记喻波荣获一等奖。
  1991年退伍后,喻波6次下基层,两次担任“市派第一书记”,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派第一书记标兵”。去年以来,喻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边角经济,带动村集体增收120万元。
  解急难愁盼
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2021年10月,德州市委编办市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中心办公室主任喻波,被市委组织部派到武城县郝王庄镇李古寺村任第一书记。这是他第二次担任市派第一书记。
  到村后,他最先关心的是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发现村党支部办公室原有办公桌椅破损严重,村内办公环境亟待改善。喻波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为该村捐赠一批价值2万余元的办公桌椅。
  李古寺村提出申报2022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后,喻波多次拜访市、县相关部门,了解要求与政策,并结合村内实际修定申报书,助力该村成功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争取到省级项目资金110余万元。为推动项目建设,喻波联系市建筑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根据村情村貌和环境特点,科学制定规划和设计方案,为村里节省了10万余元。
  针对村民的健康和文化需求,喻波联系京德眼科医院的医生为村里的老年人免费筛查诊疗,为村民节省诊疗费4万余元;积极协调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馆等单位,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看上了精彩的演出;开展送图书下基层惠民活动,设立全市首家村级“图书流动站”,配备各类书籍600余册,辐射服务周边10个村,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兴乡村产业
规模种植订单销售
  在大量走访调研中,喻波深刻意识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性。他同村两委协商,向专家请教,与村民沟通,制定出新型农业发展计划。由李古寺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将占全村97%的1865亩耕地集中经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并轮换谷子、红薯等杂粮作物,形成规模化管理、多元化种植、订单式销售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2022年为村集体增收90万元。他还推动成立“郝粮聚丰”党建联合体,强村带弱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带动10个村庄共同发展。
  产业振兴离不开智力支撑,喻波邀请市农业专家到李古寺村举办专题培训,并在全县范围内直播。累计培训农技人员和种良大户200余人次,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帮村民就业
“苦恼事”变“成果展”
  今年2月7日,山东广播电视台《第一书记朋友圈》节目中,做客嘉宾喻波结合自己实际,分享了为村庄发展雏菊等特色种植的经验,得到观众好评。
  闲置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流转后的村民就业问题,是喻波驻村以来的两件“苦恼事”。为尽快攻克这个难题,他积极调研,分析研判,根据产业基础、群众意愿和村庄实际,探索出一系列助农项目。他整合村庄300余亩闲散地种植雏菊,发展边角经济,2022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用工较多的雏菊和红薯等经济作物种植,有效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村民每天打工能赚七八十元。闲散地的开发利用,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生态双丰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村集体年增收120万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