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三大工程”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孙长新
  ■名称:丁坞镇
  ■面积:82.1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
  ■人口:4.1万人 
  ■耕地面积:6.8万亩
  ■主导产业:家具家装、调味食品、“吨半粮”高标准农业
  ■获得荣誉:省级文明乡镇、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乐陵市丁坞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找准破冰点,实施“211+”烽火初心、“155+”红旗服务、“135+”乡村善治“三大工程”,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实施“211+”烽火初心组织振兴工程。扎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也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只有民风、村风、乡风的大转变,抓强班子,带好队伍,才能凝心聚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保障工作的大发展。丁坞镇高标准建设了“两馆一广场一展厅”(杨盘记忆馆、乡贤馆、革命烈士纪念广场、“烽火岁月”展厅),突出体现了“组织振兴、党建先行”的品牌特色,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局和破题。实施“党建引领+乡贤·回归故里、资政善治、情暖枣乡、引领乡风”的“1+4”工程,回引产业带头人16名。党组织要建强,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是关键,以本地红色资源为依托,打造党员教育“三色课堂·多彩赋能”品牌,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鼓励和引导党员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积极主动接受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洗礼和熏陶。在实现组织振兴的实践中,这些红色资源所彰显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已然成为激励和鼓舞丁坞镇党员群众赶超发展、走在发展前列的不竭精神动力。
  实施“155+”红旗服务文化振兴工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通过“文化活动+志愿服务+阵地保障”三者高效融合,真正让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活起来,用起来。制定1个村规民约,党员带头遵循,让群众自己决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违法了该怎么办;组建道德评审、综治调解等5个委员会,创新“党组织为指导,村委会为依托,群众志愿调解员为主体,法律顾问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矛盾化解模式,这也成为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的又一重要抓手。推行“讲评帮乐庆”5种文化实践活动,组建了81支志愿者服务队和94支文艺团队,“跑玩意儿”、农民画、剪纸、泥塑等文化深入人心,实现了周周有组织、月月有活动,村庄和谐发展。丁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文化育人”“文化铸魂”工程成效显著。
  实施“135+”乡村善治全域振兴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便是“人”与“钱”。丁坞镇通过建强过硬党支部实现多方面源头治理、推动“三大融合”实现多领域系统治理、实施“五大行动”实现多举措综合治理,充分运用智慧化、数字化手段,整合、共享各类要素资源。全面推行农村网格化治理,实施网格员“多员合一”,打造红色先锋网格员队伍解决了“人”的问题;实行村集体“揭榜挂帅”专项攻坚行动解决了“钱”的问题;建立“严真细实快”工作专报制度和村级纪检监察工作站解决了“管”的问题,推动“智慧网格”与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效能大幅提升,乡村变得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作者系乐陵市丁坞镇党委书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大工程”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