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中国成立后,德州市机床厂民兵传承红色军工血脉,一手拿锤,一手拿枪——
工余练兵显身手 技能比武争荣光

  1977年秋天全省民兵比武时,机床厂代表队在讨论射击中的注意事项。从左至右:张金泉、张永和、赵国盛、贺宝龙、付连东、赵安信、张双泉、路洪祥、王泽光、赵中华


高炮连参加全市高炮合练。女民兵李淑贤(左)、谢占先在执勤


重机枪班在训练。左起:朱祥生、胡瑞祥、王树林、李振亭、韦保利


  

胡瑞祥  
  战争年代,那些革命的老军工们,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也会拿起枪来,和战士们一起,保卫根据地,保卫厂子的安全。他们曾经豪迈地说:“拿起锤头,是革命的建设者!拿起钢枪,就是革命的保卫者!”“钢枪在手,使命在肩。”这既是老一代军工的誓言,也是德州机床厂民兵永远赓续的厂风。
  民兵“尖子班”工余时间苦练杀敌本领
  1948年10月,在利津县的建华铁工厂迁到德州,改名为“德州建华铁工厂”,1949年上半年,利民铁工厂由吴桥县曹洼迁往德州并入建华铁工厂。1950年夏,东光县益民铁工厂因受洪水影响不能生产,迁至德州并入建华铁工厂。是年,德州建华铁工厂职工达200多人,主要产品是小型斗子水车、磅秤等。这些红色军工们秉持革命战争年代的传统,一手拿锤头,一手握钢枪,亦工亦兵,时刻准备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1954年,新中国培养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建华铁工厂,他们来到厂里,很快和老军工们融合在一起,组建了一个以技术人员为骨干的知识分子民兵班。1958年,德州建华铁工厂改称德州机床厂。
  1964年,全军掀起了推广郭兴福练兵法的热潮,纷纷开展军事技术大比武活动。德州机床厂也积极行动起来,组建起了战斗技术全面过硬的民兵“尖子班”。厂武装干部季之英带领“尖子班”,在厂食堂北面空地上挖出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凹坑,里面铺上厚厚的一层沙子。“尖子班”的同志们两三个人为一组,就在这沙坑里练习擒拿、格斗。
  “徒手攀壁”及“突袭捕俘”项目惊艳观摩现场
  1965年春天,德州军分区决定在机床厂组织民兵现场观摩比赛活动。3月初的一天,各县市的民兵代表一大早就来到机床厂。七点半,德州军分区司令员邓克山来到现场宣布:“德州地区民兵‘尖子班’比武观摩正式开始!”第一个项目就是机床厂“尖子班”徒手爬楼。季之英带领于学山、刘学贵、张永和、杨尽孝等全副武装的民兵“尖子班”跑步进场。邓司令员宣布:“战斗开始!”“尖子班”的成员们士气高昂地应答了一声“是”,很快,他们就更换了服装,将小臂和小腿都用帆布护带包扎起来,将冲锋枪背在后背上。于学山、刘学贵等人来到办公楼前。这时,从四楼顶上滑下来两根保险绳,于学山和刘学贵将保险绳系在腰上,然后分别走到相邻的两个楼墙体的突出部等候命令。只听季之英一声令下:“冲!”他俩一个旱地拔葱,往上一蹿,两个小臂和两条小腿就夹住了墙垛,然后,就像青蛙一样,挺腰、伸臂,双臂在用力往上伸展的瞬间,两小臂及两手就夹住墙垛,然后两条大腿往上一挺,两条小腿猛地往上腾挪、夹紧墙垛,身体就快速地往上移动了30多厘米。他俩“噌、噌”地往上蹿,那保险绳只是在他们身侧垂着。当越过三楼以后,在下面观摩的邓司令员和各县武装部的首长们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有的民兵紧张地握紧拳头。有的用手紧紧地捂住嘴巴,不敢叫出声,唯恐他俩失手从十几米的高处掉下来。当他俩终于攀上四楼的女儿墙时,楼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接下来演练的项目是突袭捕俘。只见于学山、杨尽孝抬出来一根长达20多米的木杆,来到距离楼体约30米远的地方。刘学贵用双手紧紧握住杆头的同时,用右侧大臂紧紧地夹住杆头待命。当听到“冲”的命令,刘学贵紧抱杆头,于学山、杨尽孝紧抱杆尾,奋力向楼体冲去。当冲到楼基根部的时候,后面两人的冲击力度更加有力了。只见于学山、杨尽孝两人抱着杆尾弓着身子奋力地往前顶,刘学贵紧抱着杆头,脚蹬墙体,同时身子后仰,双脚沿着墙体飞快地往上蹿。当于学山、杨尽孝把杆子推到墙根下的时候,刘学贵也刚好攀到楼顶。20多米高的楼体,前后不过一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攀登!观摩的首长和民兵代表们此时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顿时传出一片忘情的欢呼声。接下来,刘学贵押着抓获的“俘虏”张永和,出现在楼顶的女儿墙侧,刘学贵一手抓住绳子上的滑轮,一手挟抱着“俘虏”,用脚蹬着墙体,从四楼的顶部缓缓降落下来。
  演练结束后,邓司令员与参加演练的同志们逐一握手,表示衷心祝贺和慰问。他要求全区民兵以机床厂的民兵为榜样,把全区民兵训练成为听党的话,敢于拼搏,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革命劲旅。
  机床厂高炮连到潍北靶场实弹打靶
  1973年,德州市(现德城区)武装部为机床厂配备了6门三七高射炮。厂武装部又新组建高炮连。先是由各炮班在工余时间按照操作程序自行练习,然后再集合在一起反复演练。3个多月后,又按照市武装部的统一安排,参加全市30门高炮的集体合练。同时,市武装部特意从野战部队请来一位高炮作训军官,按照实战的要求,指导民兵们进行严格的训练。1974年年底,按照省军区的安排,德州市民兵高炮营,准备拖带所有高炮到潍北靶场,实施实弹打靶训练。
  为此,德州市委(县级市)组建了高炮潍北打靶指挥部,季之英奉命到指挥部任职。机床厂高炮连由吴玉亭任连长,我任指导员,生东亮任顾问,负责组织实施。厂党委非常重视和关心,安排行政科具体组织落实后勤服务。1974年12月27日清晨,民兵们背着水壶、背包就来到厂里。简短动员后,各班分别乘卡车出发。民兵们在车上唱《打靶归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我是一个兵》,歌曲一支接一支。民兵们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前面,是市武装部的前导指挥车。后面,是30余辆拖拽着高炮的卡车。街上的行人不由地停下脚步,有些惊讶地看着这少见的壮观场面。一直行进到晚上9点多钟,才来到潍北靶场指定的宿营地。大家下了车,踏着没过脚面的积雪集合。听人介绍,这里是一片沿海滩涂,周边鲜有住户人家。我们住宿的地方是晒盐工人的临时住房。我们连分到两座房子,每座两间。两个女炮兵班14个人住两间。另两间小屋,挤进了30多个男民兵。为了给大家腾出点空间,我和吴玉亭住进了就近的卡车车厢里。下边铺点干草麦秸,我俩就睡在上面。外面的零下20摄氏度的寒风将雪抓起来,透过帆布帘子的边缝往车里、往脸上和脖子里洒着。我俩把头一蒙,沉沉入睡。次日清晨,大家洗漱完毕,吃过早饭,汽车拖拽着高炮,在崎岖的雪地里颠簸摇晃着,又前行了大约一个小时,来到一片茫茫雪原上。往东极目观看,可见一线海水及传来的阵阵涛声。阵地周围的滩涂上,除了茫茫雪野,不见任何树木,连一只鸟儿也看不到。
  指挥部命令:“进入阵地”。各班马上从汽车尾部的卡隼上把高炮落下,推到指定位置,然后架设好高炮,等待新的命令。10点15分,指挥部下达命令:“炮手就位!”连长吴玉亭立即下达命令:“各班注意,炮后集合,就位!”各炮班的炮长立即组织实施,一声“各就各位”令下,战士们飞奔跳上高炮,各就炮位,齐声答“好!”指挥部命令:“靶机已经起飞,各连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将炮弹上炮!”七炮手将炮弹从弹药箱里取出来,跑步传递给六炮手,六炮手双手接过重约15公斤的弹夹,快步传递给站在炮栓旁的五炮手。五炮手此时已拉开炮拴,转身接过弹夹,将弹夹的卡槽对准高炮的弹仓,将炮弹夹卡放在导轨里。这时,指挥部传来靶机的飞行数据,并命令炮弹上膛。五炮手果断地用右手卡住炮弹尾部,用力往下压去,只听“咔嚓”一声,五发炮弹全部顺利进入弹仓。随着靶机飞行数据的通报,三、四炮手调整着炮上的坐标仪,一、二炮手一边转动手中的方向盘,调整着左右及高低仰角,一边在瞄准镜里捕捉目标。在各炮手高声呼报“发现目标”的报告声里,“开炮”的命令随之而来。二炮手脚蹬击发机,五发炮弹呼啸着飞出炮膛,向“敌机”冲去。指挥部传来结果:机床厂的6门高炮,打出的炮弹虽然脱了靶,但却是离靶机最近的。民兵们感到很是遗憾,表示回厂后继续苦练。
  1977年秋天,省军区组织全省各地市民兵代表队在德州搞射击比赛,机床厂民兵代表队的赵安信、赵中华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精度射击比赛中,10发子弹分别获得98环和99环的最佳战绩,受到省军区的表彰。省军区张司令员给他们颁发了奖状,并每人奖励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抢。同时,机床厂代表队获得优胜锦旗和先进民兵集体荣誉称号。
  (本文照片由赵中华、李志锋提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工余练兵显身手 技能比武争荣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