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市实验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深挖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用特色校园文化滋养少年心

特色课程西河大鼓


特色课程月琴


特色课程扬琴


特色课程京剧表演


特色体育活动抖空竹


  □本报记者 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 韩玉珍
  “抖空竹的手法是右拉左送,做到轻拉慢抖线不松。”3月16日,乐陵市实验小学操场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个个空竹在学生的手中上下翻飞,在空中划出优雅的弧线。空竹、武术、太极扇……各式各样的传统体育代替了原本的体育课,学生们在运动的同时,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中华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乐陵市实验小学深挖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以优秀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乐陵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海东说。
  乐陵市实验小学秉持“以人为本育人,以民为本铸魂”的教育理念和“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规律相适应,与学校常规工作相结合,以“培养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承袭孔孟之乡悠久的尚儒遗风,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校园文化主体的文化特色。
开设特色课程 弘扬传统文化
  “你的‘绿色银行’已达标,这是给你的‘报酬’。”3月10日,学校蕴德厅内,学生们抱着一摞摞用完的作业本,排队等候向“绿色银行”内“存款”,教师将作业本回收后,将一盆盆绿植送给学生。这是乐陵市实验小学开展的“废纸换绿植”植树节活动,让学生们在回收废旧物品、换取绿色植物的同时建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乐陵市实验小学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春节期间的“文化小使者系列活动”,清明节“寻根问祖”,“五一”劳动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秋节、国庆节“国风秋韵”……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在学生的心田上播撒文化之种。
  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课与课后延时,将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完美融合,开展抖空竹、竹竿舞、西河大鼓、月琴、扬琴、京剧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体会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传承文化,陶冶情操。学校还利用体育课、运动,开展抖空竹、踢毽子、竹竿舞、太极扇、民间秧歌等特色体育活动,让强身健体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
利用校园建筑 篆刻文学经典
  “这个字我认得!今天刚刚学的!”“这个字我昨天还不会,今天就会了,感觉真奇妙!”每天课间,学校的“汉字广场”便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地点,广场上刻有小学期间学习的2500个常用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与进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乐陵市实验小学精心设计学校建筑,充分利用各个角落排布传统文化与知识,让学生们行走在校园里,徜徉在文化中。
  学校利用教学楼承重柱,竹简形式雕刻传统经典。一楼刻《道德经》,二楼刻《弟子规》,三楼刻《论语》,四楼刻《大学》,五楼刻《中庸》。“作为学校文化的主体,我们力求在师生身上刻下文化印记,让他们学习一次,受益一生。”校长张凌云介绍。
  学校在各个走廊设立文化主题,将学校内部划为“正心”“修神”“为学”三部分,分别介绍中华民族传统“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与相关人物故事。楼梯的每个台阶上,均贴有唐诗宋词名句,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唐宋之韵。
打造教师梯队 推进文化传承
  “下周将学习李白的诗,可以为学生扩展阅读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环境,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历史……”3月18日,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利用周末开展教学研讨会,商讨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一手传播者,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过硬,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教务主任宋银环说。
  乐陵市实验小学于校园内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基地,带领教师集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与积累,打造一支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专业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审视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行为,提升专业水平。
  乐陵市实验小学通过深挖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引领师生成长、进步,推动学校发展。仅2022年,学校就获得了“山东省全环境育人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14项荣誉,2022年5月,学校获“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荣誉称号。
  “乐陵市实验小学将继续贯彻‘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办学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为学生成长打好基础,为学生发展指明方向。”张凌云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特色校园文化滋养少年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