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截至10月末,临邑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5.6亿元——
支持乡村振兴 聚力支农支小

临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邢侗街道卞庙村开展贷款回访(资料图)


  

□本报记者杨光艳见习记者陈锟本报通讯员韩宇
  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临邑农商银行把打造优质金融服务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围绕新农村、新产业、新地位、新突破,及时调研跟进客户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从细微处着手,用心用情用力诠释支农支小使命担当,倾力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堵点。
  延伸服务 把柜台“搬”到家门口
  临时布置的柜台、摩肩接踵的人群、耐心细致的讲解……这些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是临邑农商银行在回迁安置社区“驻村办公”时的场面。9月25日,自辖区内26个村庄的回迁安置工作开始以来,临邑农商银行各属地支行始终奋战在社区回迁一线,项目组、村委会、物业办、胡同口、百姓家……无不闪现着临邑农商人服务的身影。“农商银行这几个年轻人好像是把柜台搬到了我们身边,前一阵还在菜市场帮我们对账打款,这几天又跑到社区来代收回迁款、提供业务咨询,有他们在,我们在资金方面的疑虑和难题就有人帮忙解决了。”临邑县宿安乡费家村的村民尚金升乐呵呵地说道。宿安支行行长王海龙说:“看着客户办完业务后流露出的满意微笑和小团队满满当当的收获,一天的疲惫便一扫而空了。”
  临邑农商银行在落实省联社“驻村办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聚焦特色产业丰收、“三秋”生产、社区回迁安置等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组建“内外勤联动小组”,在种植大户、粮食收购点、回迁社区打造“农商驿站”便民服务点,提供存款、转账、信贷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住房按揭及装修消费类等适宜贷款产品。
  今年以来,累计搭建便民服务点16个,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6场次,代收各类款项2.5亿元,办理银行卡2300余张,配套绑卡业务、聚合支付、智e通1898户。
   优化服务 做小微企业“好管家”
  “赵行长,我这又收到了几袋子硬币的货款,还得麻烦你们帮我清点出来。”10月28日,早上刚营业,科技支行行长赵辉就接到了客户崔先生的电话的电话。因为从事零售生意,崔先生的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攒下不少的零钱,且大多都是用胶带粘着的一元元、五角的小额硬币。起初这些硬币的兑换是崔先生最头疼的事,在辗转多家银行咨询沟通后,科技支行为他解决了问题。每次攒多了,崔先生便“送货上门”或工作人员“上门取货”,大堂经理、柜台人员利用下班时间对零币进行清点、捆扎,一来二往,崔先生成了科技支行的“回头客”,无论何时有需求,他总能在该行得到高效的金融服务。“农商银行的服务太周到了,不仅我自己的业务都是在农商银行办理,我还介绍了许多朋友过去。”崔先生说道。
  临邑农商银行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当好小微企业“管家”,擦亮服务品牌。该行简化申贷流程,大力推行“无纸化办贷”,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强化银担合作,加强与省农担、诚泰融资担保公司、市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财政贴息、免担保费等,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题,今年以来,发放“银担”系列贷款19户、7570万元;拓宽申贷渠道,全面开通微信公众号贷款预约受理渠道及微信公众号预约受理渠道及“微名片”线上营销功能,利用朋友圈加大线上信贷产品宣传,力推“不见面办贷”,今年以来,已受理小微企业线上申贷申请54笔,成功发放贷款1850万元。
精准服务 助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走进临南镇刘双庙村佰福康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刘公玉指着眼前的高温大棚向前来开展贷后回访的客户经理聊起这几年的种植之路。他说:“大棚内种植花卉、黄瓜、韭菜、西红柿等10余个品种,无论什么季节,农场内总能看见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能有今天的收获和成绩,多亏了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
  刘公玉主要种植反季节果蔬及花卉,目前已成为县域明星产品。刘公玉计划建立以“采摘+零售+批发”为一体的销售模式,但扩建大棚、购买农资用品等需要大量资金,临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得知农场面临的困难后,主动上门服务,在贷款条件、担保措施、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及时发放5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帮助他蹚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而今,农场已建立高温大棚11个,拱棚36个,年销售收入可达90万元。
  临邑农商银行坚定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坚持以普惠型、便利性为导向,着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推进“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全民授信进程,加大支农支小力度,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惠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截至10月末,涉农贷款余额45.6亿元,较年初增长5.17亿元,增幅12.78%。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支持乡村振兴 聚力支农支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金融】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