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推进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有序开展——
履职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
□刘书霞宋东鹏

  ▲全市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工作会议在宁津召开,与会人员观摩宁津县“家、站、室”建设情况


  近日,全市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工作会议在宁津召开,与会人员先后到宁城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中心站等地现场观摩,了解宁津县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运行情况。
  围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聚焦“走在前、争一流”,突出特色,创新创优。其中,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建成代表“家、站、室”体系,推动代表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中发挥作用,探索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搭建联络站点
服务群众“零距离”
  走进宁城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中心站,“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标语格外醒目。宁城街道位于宁津县中心城区,有9个城市社区、居民10.8万人,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建成街道代表工作中心站1处,社区代表工作站5处,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织密代表联系群众“连心网”。
  以建强用活管好代表“家、站、室”为切口,宁津在全县建成“3+12+60+ 12”“家、站、室”体系,即3个代表之家、12个代表工作中心站、60个代表工作站、12个代表工作室,各乡镇(街道)、选区中心村(社区)都有代表联络站点,实现了基层人大工作接地气、全覆盖。
  既要建起来,还要有特色。在宁津,保店镇的“春上胡苏万象耕新”、时集镇的“与时俱进汇聚幸福”等特色品牌,彰显了新时代基层代表“家、站、室”的温度和活力。
用好代表“小窗口”
映照民主“大舞台”
  
“建起来”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关键。在宁津县新华书店门口,一个红色的邮筒格外显眼,这是新华书店代表之家设立的“民意征集箱”,群众来信由代表定时开箱取件,并专门设置一部热线电话,供群众向代表反映意见建议。
  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时集镇创新“民生议事会”,建立“一征三议两公开”制度,实行确定议题、开展调研、召开会议、跟踪落实、结果评议“五步工作法”,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保障。今年以来,镇人大主席团先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营商环境改善等议事活动,听取专题报告4次,解决群众关注问题85个,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家、站、室”的重要功能。在保店镇,农村大喇叭架起了沟通桥梁,人大代表变身节目主播,把身边人、家乡话、村庄事娓娓道来。保店镇人大主席张洋介绍:“我们把全镇86名人大代表分成10个志愿队,开设党建新时代、增收大课堂、美丽新村庄等8档广播节目,群众想了解的知识都会讲。”
  以市人大代表、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长俊命名的“张长俊代表工作室”,不仅是传授剪纸艺术的工作室,更是乡亲们说话拉呱的好去处。“通过剪纸特色代表工作室,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联系群众,促进履职,也服务民生,增加了群众就业。今后我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人大增色,为代表添彩。”张长俊说。
  打开“民意窗”、架起“连心桥”、走进“宣传站”、站上“监督岗”、开讲“大课堂”,“家、站、室”的小窗口,映照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舞台”,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履职,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社会和谐稳定等中心工作中,彰显代表作用、人大担当。”宁津县委书记高善玉表示。
固本强基
比学赶超再启程
  “代表‘家、站、室’建设是市人大常委会重点推进的工作。换届以来,全市各级人大建成或在建的代表之家117处,代表联络站217处,代表小组活动室121处,累计联系接待群众5600余人次,反映各类问题3273件,代表联系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人代室主任孟繁新说。
  “代表‘家、站、室’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推进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支持和有力支撑,要建好、管好,更要用好。”在全市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工作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景文新对全市代表“家、站、室”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适应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建设和人大代表工作需要,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创品牌”的要求,三年之内在全市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作用突出、特色鲜明的人大代表“家、站、室”联络机构,促进全市人大代表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们将探索更多代表‘家、站、室’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讲好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故事,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德州大地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孟繁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履职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