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1位全国技术能手、2位黄委劳模、1位德州先进工作者——
一家四代“黄河人”76年接力“守心”

李京美与李伯祥


李福泉老照片(前排右一)


李涛(中)研制开坑装置


根石探测


黄河德州段景观


  

□本报记者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 王嘉政
  “一家四代黄河人,奉献坚守母亲河……”8月22日,德州黄河河务局会议室内,“我心中的榜样”演讲比赛一开始,齐河黄河河务局小八里管理段副段长李建峰的演讲,便让评委便让评委们听得入了神。
  李建峰所说的一家四代“黄河人”,是德州黄河河务系统的员工李京美、李福泉、李伯祥、李涛,他们扎根黄河,76年接续奋斗,演绎了人民治黄的时代传奇。
以初心赴使命
扎根一线守护家园
  当过兵,上过大学,“阔别”几年之后,1989年出生的李涛2012年又回到黄河边,成为齐河黄河河务局的一名员工。
  抉择并不难,一是因为,家就在堤坝下,守好黄河就是守好家园;二是因为他的血脉里流淌着“黄河人”的血:曾祖父李京美,1946年参加人民治黄工作,此后,祖父李福泉、父亲李伯祥先后接过人民治黄的接力棒,他们毕生都在黄河边上摸爬滚打,为黄河安澜付出了心血。
  李涛忘不了他们治理黄河的付出。
  “黄河一共四次大修堤,我的曾祖父参与过第一次、第二次大修堤,祖父参与过第三次大修堤,父亲参加过第四次大修堤。”话语中,“黄四代”李涛满是自豪。
  第一次大修堤于1950年开始1956年完成。那时,运土大多靠人抬肩挑,抬土的两人一副筐、一根杠子,抬着满满一筐土,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往上登。
  第二次大修堤是1962年至1966年,齐河段采用拖拉机做牵引动力代替人力拉坡,效率提高,劳动强度减轻。
  到了1975年至1983年第三次大修堤,齐河修防段试办机械施工队,使用铲运车、推土机修堤,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第四次大修堤1996年到2000年,施工由人工修堤转变为机械化修堤,堤防加固绝大部分采用吸泥船抽吸黄河泥沙加固堤防方式。
  四次大修堤后,黄河大堤越来越牢固。
  “不仅黄河大堤在变化,巡河方式也在变化。我的曾祖父那一辈,工程巡查靠走,我祖父那时候骑着‘大金鹿’自行车,我父亲工作时有了摩托车,前几年,我们用上了电动四轮、皮卡车,如今更是用上了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查等。”李涛说。
  岁月变迁,黄河大堤在变,巡堤方式在变,守护黄河安澜的初心未变,迎着如磐风雨、惊涛骇浪,顶烈日、冒严寒,坚守在黄河堤防线上,不喊苦、不说累,埋头苦干,他们和更多的“黄河人”一起,修筑了高标准的堤防工程,提高了防御洪水的能力,诠释着“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守好身后的家园,印记属于他们的荣光。
以恒心筑匠心
勤学苦练清河固堤
  “曾祖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是黄委劳模;祖父参与过吸泥船的制造,是德州黄河先进工作者;父亲也是黄委劳模。”李涛介绍道,2018年他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一家四代黄河人,不是先进就是劳模,是怎么做到的?
  一辈看着一辈,一辈学着一辈,打磨匠心,练就精湛的业务,从李涛身上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2年,刚参加工作的李涛被分配到离齐河县城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潘庄养护队工作,李涛犹豫过。除草、护堤,在枯燥无味的日子里,也曾想过放弃。“可转念一想,我生长在这里,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如果连我都不愿意来,谁还会愿意干呢?谁来守护黄河呢?”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的父亲李伯祥非常敬业,踏实能干、不计名利,无论多脏、多累的活,总是抢着干、带头干,是业务骨干,是同事眼中的老班长,是领导眼中最有责任心的职工之一。
  这为李涛树立了榜样。他决定向父亲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李涛刻苦学习各类治黄业务知识和河道修防技能,不懂就问,不熟就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在中国技能大赛暨第五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河道修防工决赛中,李涛一举夺魁。此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等称号。
  “从修坝头到淤背固堤,再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黄河人’的工作内容在变,但是不变的是,打磨业务的匠心,只有打磨出硬本领,才能让黄河安澜。”已是齐河黄河河务局小八里管理段段长的李涛表示。
以用心迎创新
代代接力岁岁安澜
  李伯祥经常这样告诫李涛,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身为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李伯祥在工作期间,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完成“延长泥浆泵使用寿命的技术与改进”“潘庄引黄闸闸门启闭自动销研制与应用”等项目。
  “我父亲参与‘红心一号’吸泥船的研制,包括吸泥船在内的引黄放淤固堤经验,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李伯祥说,德州黄河人拼力气更要拼科技,靠着创新,在新时期的堤防建设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李涛看来,这些都是他的标杆。
  在工作中,李涛善于思考,与时俱进,立足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现状,进行多项技术革新。李涛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了“黄河工程生物防护新型药物喷洒装置”“堤顶道路小型标线喷涂装置”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电动捆枕器”项目成果研制,解决工作难题,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李涛参与的项目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黄河水利委员会“三新”认定、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火花奖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新时代的黄河青年、守护母亲河的一分子,要扎根黄河基层一线,在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实施更多的创新项目,勇攀技术高峰,在奋斗中让青春风采在黄河岸边绽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今年5月,李涛获得山东五四青年奖章后,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语。
  “更多的黄河人和这一家四代一样,守住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用匠心、创新,守护着黄河安澜。”李建峰以此结束了演讲。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家四代“黄河人”76年接力“守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一线蹲点调查】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