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千年运河兴商贸 百工手造日争新

大运河德州段 陈庆辉摄


  樊兆杰张维杰姜文谦
  世上的河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河流;另一种是人工开挖籍以通航的河流,我们称之为“运河”。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先人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沧桑积淀,河流区域逐渐形成了充满无限魅力的多样化物质和文化奇观,手造就是其中之一。
  以物证史。如果说运河是镶嵌在大地上精美的金链,那么,运河手造就是这条金链上璀璨的文化明珠,它们共同承载着人类历史的灿烂文明。
  运河
  隋大业四年(608)正月,隋炀帝杨广“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今河南武陟县),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其时,永济渠流经武城、安德两县(今属德州),这也是山东唯一一段隋代运河。元至元十八年(1281),元世祖忽必烈改道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弃弓走弦”,从淮北直接穿过山东进入华北以达大都北京,由此开启了山东段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等城市的京杭大运河文化之旅。
  运河入德,矫若游龙,九曲迴转,泽润德州古城。大运河德州段的“九龙湾”,静水流深,“三湾顶一闸”彰显先贤智慧。因运河原真性与原生态,德州被誉为“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四女寺水利枢纽将古人智慧沿用至今,利用“人”字闸门连通起降原理保障通航的顺畅安全。卫运河流经孝道古镇(四女寺)后,一河三分,以南运河、岔河、减河“三河分流”之势,穿城而过,出城复合,书写出一个大大的“州”字。
  通达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它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至今已有逾25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列入《国际运河古迹名录》。2014年6月,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确认,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千年大运河,半部中华史。京杭大运河见证了华夏文明的繁荣昌盛,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是一统大业之中华命脉,是“运河通则国家兴,国家兴则运河通”之中华国脉,是民族融合、南北融通、历史传承之中华文脉。
  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载体,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从春秋时期世界最古老的吴国胥河,到京杭大运河,再到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以及正在谋划中的克拉地峡运河……数千年来,世界范围内开凿了500多条知名运河。这些千回百转、姿态各异的运河,与自然河流、湖泊、海洋相连通,流域因运河而通商,因通商而富庶,因富庶而文明,汇聚了多样优质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运河,贯穿古今,造就都市繁华,播撒文明火种,驱动人类社会不断创新,破浪前行。
  手造
  一条大运河,承载千年间南来北往的舟楫,孕育出瑰丽多彩的运河文化。2006年,距离京杭大运河德州段故道百米之地,发现了一座“德州窑”遗址,出土了大量宋、元时期的“红绿彩”瓷器,经专家考证,其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物”证。追根溯源,绵延千年,“德州黑陶”“德州窑红绿彩”作为知名手造至今享誉于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京杭大运河的影响。
  如同千年时光穿越,当我们伫立文化底蕴深厚的大运河畔,历数景泰蓝、年画、黑陶、木雕、刺绣、宣纸、徽墨等出自劳动人民之手的精妙之作,无不为这些包罗万象的“手造”技艺叹为观止。据《世界运河手造博物志》初步统计,仅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知名手造就达上千种,国外运河知名手造同样不胜枚举。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明朝万历年间,我国古代科学家宋应星数次沿运河北上进京赶考,感于民间手工技艺的“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而作《天工开物》,为后世科技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也将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传遍世界。
  守正出新。刀锋千转雕刻出岁月的坚韧,笔锋灵活勾勒出文明的蜿蜒,针锋飞舞串联起古今的共鸣。古朴色彩映衬庄严厚重,多样工艺诉说兼蓄包容,“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手造是文化底色。
  自强不息。当人类告别茹毛饮血,走出原始蛮荒,用打磨的石器敲击坚果,科学技术发出了第一声啼鸣,“物生于天,工开于人”——手造是科技源泉。
  开物成务。贯穿斑驳岁月的,是绝妙的美术摹画、是斑斓的织造印染、是生动的雕刻工艺、是灵巧的编织扎造、是炽热的烧制锻炼、是精细的漆器绘制、是雅致的文房四宝,也是回味悠长的佳酿美食,“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手造是民族传承。
  天下文明。胸怀经天纬地,成就照临四方。毫厘间是分寸的取舍,光影中是阴阳的平衡,灵巧的双手翻飞,静默中印证“讷言敏行,行稳致远”,“绝技出哲匠,妙手铸大成”——手造是工匠精神。“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是传统文化对工匠内涵的最早阐述,也是历史对“手造”技艺的崇高敬礼。
  展望
  运从河来,载德之州。流淌了2500年的大运河,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迤逦前行,沉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造工艺资源。据统计,山东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德州市借助大运河(德州段)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地带优势,酝酿打造运河沿岸“手造”文化高地,规划设立“德州手造”街区,建设大运河沿岸“手造”展示、交易、沉浸式体验平台,成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抓手。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紧紧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山东手造”文化工程建设重要机遇,按照省市关于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相关文件要求,与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设立“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成立“世界运河手造研究课题组”,研究编纂《世界运河手造博物志》,现已完成初稿两卷。积极推进“山东手造”进校园,悉心培养文化传人、技艺传人,创办“宋磁德州窑红绿彩文化研究院”,成功发掘和恢复古法工艺,复烧出一系列红绿彩瓷器,被评为2021年“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守正出新,自强不息。开物成务,天下文明”,出自《易经》的四句成语深刻勾画了运河手造的文化内涵。运河的开凿与利用,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发展,承载着人类互通互联的共同追求和梦想。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用精巧多样的手造,传承社会文明精神,弘扬科技进步思想,滋养出运河文化的壮硕根脉和不灭精魂,必将生生不息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年运河兴商贸 百工手造日争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