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续写千年大运河壮美篇章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举办之际,本报特选取大运河沿线具有代表性的沧州、聊城、济宁、枣庄、扬州等5个城市,介绍他们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敬请关注。
  沧州:铺展新时代千年运河新画卷
  运河给沧州带来千年辉煌,留下了宝贵财富。2021年以来,沧州市坚持规划引领,以园博园、南川楼和朗吟楼、百狮园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推动构建“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格局。
  沧州市提出将大运河作为城市精彩中轴线、建设运河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将大运河规划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园博园、大化工业遗存改造提升、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中心城区大运河生态廊道、南川楼片区改造、百狮园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形成中心城区完整规划系统,通过打通运河绿廊、促进城河互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再现运河繁荣盛景。
  2021年9月,大运河吴桥段9个运河驿站全部建设完工,成为带动运河沿线经济、环境、文化、旅游综合提升的一张亮丽名片。大运河吴桥段的显著变化,是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写照。2021年以来,沧州市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统筹推进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沧州市始终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建设运河全域文化旅游带。抢抓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在沧州举办机遇,坚持全域统筹、配置发展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全域协同发展转变,将沧州运河沿线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一方面,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沧州大化工业遗存作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的先期展示区,与园博园同步使用,构建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文化展陈体验区,精心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另一方面,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契机,完成吴桥杂技旅游片区等总投资51亿元的18个特色项目,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沧州样板。依托全域贯通的堤顶路,推出“运河古郡·匠心传承之旅”“文武沧州·杂技醉心之旅”“又见运河·非遗精华之旅”3条大运河沧州段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沧州运河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
  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离不开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沧州市共实施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重点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177.5亿元。
  聊城:打造“两河”交汇旅游品牌
  聊城,是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唯一城市。黄河(聊城段)全长59.5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阳谷、东阿2个县;黄河支流金堤河全长80.8公里,由莘县高堤口入境,流经莘县和阳谷县。大运河(聊城段)全长97.5公里,从北向南流经临清市、茌平区、东昌府区、阳谷县等6个县市区。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聊城同沐荣光。聊城是运河申遗联盟的重点城市,临清段和阳谷段等多个遗产要素入选。此后,聊城以此为契机,不断挖掘大运河的时代内涵,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逐步实施大运河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融合项目。
  2021年,聊城设立1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保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和非遗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聊城启动了“我家门前有条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包括“河和之契”中国大运河、黄河书画名家创作大展,“山东手造聊城有礼”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六大主题活动,努力实现品牌营销创新突破,多角度展示聊城“两河”文旅资源,记录“两河”之美,讲好黄河运河岸边的“聊城故事”。
  聊城以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为着力点,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讲好“黄河故事”“运河故事”,独具特色的中国文旅名城正高位入场。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发布,明确建设五大特色片区,其中聊城将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大运河商业文明展示区。聊城市将建设“两园两带”,即临清运河钞关核心展示园、临清元明大运河文卫交汇集中展示带、阳谷梯级船闸核心展示园、会通河集中展示带。
  一直以来,聊城始终将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作为文旅产业的主打品牌,以运河为纽带,串起了以山陕会馆、舍利塔、鳌头矶、运河钞关、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主的运河文化风情体验游,推出了运河美食体验游,运河旅游线路已形成基本框架。
  聊城紧紧围绕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大战略机遇,深入挖掘“两河”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把品牌创建融入地域发展特色,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坚持项目带动,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动要素升级。实施业态推动,发展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济宁:放大运河优势发展港航物流
  济宁是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素有“运河之都”之称。历史上,济宁因运河而立,因运河而兴。现如今,济宁航运能力在运河沿线12个港口城市中居第1位,是国家确定的京杭运河6个重点建设港口之一。济宁持续放大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组建了济宁港航集团,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内河航运体系,努力建设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为做好港航物流这篇“大文章”,济宁加快推进港口、航道等港航基础设施。主动对标青岛港等大型港口,重点推进梁山港、济州港、龙拱港等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港口建设,争取3至5年时间,济宁港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加快推进湖西主航道“三改二”和支线航道提升等工程,构建“一干双线十二支”内河航道网络。目前,京杭运河济宁以南主航道全部达到二级通航标准(可通航2000吨船舶)。
  按照“以港促产、港产融合、港城协调、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济宁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港口+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规划建设主城港区、梁山港区、微山港区等十大港产融合区,依托港口功能,布局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商品贸易及信息服务等产业,打造运河物流特色核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构筑运河物流产业带。目前,已建成梁山京杭铁水联运港等一批铁水联运现代化港口,围绕港口建设了江北粮食物流园、钢铁物流加工基地等产业园区。
  济宁加快智慧运河物流建设,推动数字化航道改造,规划建设智慧港航平台、运河物流大数据平台。目前,济宁港航集团智慧港航大数据服务平台一期已建成投用,实现了港口安全环保闭环管控、仓储吞吐状态实时监控、船舶车辆位置实时跟踪。
  枣庄:建设“鲁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枣庄以运河文化为主要依托,做足特色文章,推动文旅融合,走出了以运河文化复兴带动城市转型、促进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新途径。
  枣庄,素有“运河古都”之称。枣庄市以建设“鲁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统领,深度整合历史文化及生态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行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启动编制了《枣庄市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枣庄市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枣庄市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打造“鲁风运河·生态枣庄”。
  为打响“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品牌,枣庄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大运河文化带规划编制工作,争取融入更多枣庄运河文化旅游元素。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着力推进台儿庄全域旅游和度假区建设,培育枣庄运河旅游知名品牌。与此同时,枣庄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等红色文化品牌,切实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展现枣庄红色旅游新风貌,增强枣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全力推介“鲁风运河·生态枣庄”旅游资源,以品牌构建联合营销平台,共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联盟城市资源共享、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融、交通互联的合作局面。
  为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枣庄市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运河文化建设,枣庄学院成立了运河文化研究院,充分发挥学院人才、智力优势,围绕枣庄城市转型,确立了枣庄城乡发展与旅游规划、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建设、运河文化研究、墨学研究等一批科研课题,打造运河文化研究品牌;积极调动枣庄市运河文化研究协会、台儿庄运河文化研究会等民间协会为运河文化保护发展利用建言献策。协会从枣庄市运河文化资源的构成、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入手,分析枣庄市运河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枣庄运河文化发展方向。
  扬州: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重大使命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是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的牵头城市,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扬州主动扛起“让古运河重生”重大使命,以保护为本职、传承为本分、利用为本事,始终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
  扬州突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大力推进三湾片区整治,陆续搬迁近百家工厂企业,清理拆除违章建筑、破旧码头,同时启动河道清淤、绿化建设、湿地保护等一系列工作,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2021年6月16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位于运河三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共设11个主题展馆,以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扬州是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运河淮扬段被写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如何更好地展示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扬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先后设立40家文化名师工作室,1家文化名师工作总室,建立了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13个传统文化重点传承保护基地;充分发挥大运河遗产保护办公室、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等机构的影响和作用,系统开展运河精神的研究;精心创作推出扬剧《鉴真》《三江口》,舞剧《朱自清》,广播剧《一江春水向北送》等文化精品,运河故事常说常新、历久弥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今年6月17日上午,第193届费城花卉展中国文化节“中国日”活动举行,扬州应邀参与活动;6月19日,第二届中国·扬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颁奖活动开启线上首播;6月27日,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开幕……
  近年来,扬州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推进运河沿线有价值、有代表性的文物遗迹、古镇古村、名人故居等旅游化开发,建设提升专题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非遗馆等展示设施。同时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推动文博游新业态新发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扬州陆续开展各类展览、宣传、教育活动24项,揭秘式、陪伴式、沉浸式展览在线上线下同步展开,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文物火起来了,非遗与文物的融合,一款款漆器、玉器、剪纸等文创产品,飞进了寻常百姓家。河北省吴桥县“运河五季”公园
本版稿件转自中国网、《大众日报》、《河北日报》、《扬州日报》、《聊城日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续写千年大运河壮美篇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