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发言摘登
  

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
打造安居乐业美丽家园
  去年以来,齐河县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先后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国家级、省级称号9项,省、市现场会在齐河召开。
  坚持“四个引领”,强化顶层谋划推动。一是坚持组织引领。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三级书记”一起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抓,组织发动群众共建美丽家园。二是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一年接着一年干。三是坚持政策引领。出台专门奖补政策,整合40多亿元投入乡村改貌。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考核,结果与乡镇干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与村党支部书记评星晋级、绩效工资挂钩。四是坚持示范引领。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2个、市级16个。
  实施“四大行动”,全面夯实村美根基。一是实施乡村改貌行动。投资7.6亿元,对695个村庄实施改貌提升。投资24.2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2740公里,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上半年将实现“城区全免费、一元跑全县”。二是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组建城乡环卫公司,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三是实施生态提升行动。投资2.1亿元,完成改厕5.17万户。投资2.9亿元,新建改造57处乡村污水处理厂站。对22条骨干河道进行改造,每年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以上,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是实施乡风文明行动。每年评选星级文明家庭3000户,460个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2.9万户。
  强化“四个均衡”,做优乡村公共服务。一是促进教育均衡。投资10亿元,建设40余处乡村学校、幼儿园。二是促进医疗均衡。投资2亿元,新建6处乡镇卫生院病房楼,3年新建280处农村卫生室。三是促进养老均衡。投资1.2亿元,建设6处乡镇中心养老院,改造50处农村幸福院。四是促进就业均衡。开发公益岗7000个,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共同富裕的齐河路径。
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
创出大豆振兴禹城经验
  禹城率先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亩均增产100公斤,群众增收400元,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今年,超任务落实复合种植面积13.46万亩。
  专班抓专责,带动规模化。扛起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意见,40天在国内率先设立正科级大豆产业发展中心,力促成方连片规模种植。顶层设计中,市级工作专班抓统筹,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全盘推进各项工作。责任落实中,市级建园、镇级建方、村级建田,在房寺镇建设1万亩示范园,在10个镇街各建1000亩示范方,在所有行政村各建200亩示范田。工作推进中,市级领导抓分包镇街,班子成员抓管区书记、管区书记抓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抓种粮大户,集中流转土地,各镇街共流转土地13.76万亩。
  良法配良种,撬动机械化。选良种,市委牵头,从圣丰种业订购优质豆种47万公斤,覆盖种植面积13.4万亩。引良机,发挥国家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优势,摸底统筹全市各类农机4770台;与中科院合作,建设智慧豆田和种收植保无人化研究示范基地;支持补助禹城天明机械,自主研发“四二式”复合种植农机,实现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成立农机合作社联合社,下划镇街管理,让机械到人、到地块。辟良法,培育大豆产业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科研中心,建设中国大豆产业研究院,让科技的冲劲儿带着种子破土而出。
  二产促高产,把好效益关。以“四端四基地”为抓手,以加工端为牵引,建设中国大豆加工销售基地,推动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去年,禹王生态获中国工业互联网杰出应用奖,大豆产业工业控制系统集成提升制造能力项目入选国家示范项目。今年,建设中国大豆创新产业园、禹王集团素肉与蛋白饮品加工产业园。提升禹王大豆分离蛋白、制药、油脂三个产业园和鲁樱豆沙馅料暨汇源豆饮产业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加快鲁粮20万吨功能性豆沙馅料及高端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10月份一期建成投产。
恩城镇党委书记赵训峰
聚力实现恩城再突破
  去年,恩城镇入选全市中心镇培育计划。今年,平原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恩城再突破”战略,举全县之力推动中心镇建设。我们突破的路子,就是一个字“聚”,聚产业、聚人气、聚要素、聚红利。
  高标定位。重点在人上做文章,在抢人、留人上下功夫。一是产业聚人。在即将建设的323省道以北,建设千亩产业园区和千亩生态链接区,围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现代高效农业等三大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集群式发展。二是文化引人。发掘文昌阁、千年鸽乡、签子馒头等三大文化,高标准打造文化一条街,擦亮恩城文化名片。三是生态宜人。实施“水润恩城”工程,打通断流30多年的城区老河道,形成闭环水系,打造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碧水绕城的新城镇。四是民生暖人。补齐民生短板,全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答好民生答卷。
  规划引领。突出顶层设计,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高标准编制中心镇建设规划,在镇驻地构建“一心、两轴、一环、三带、五区”的框架,三年内实施三大类23个项目。今年,按照园区搭框架、城区区域性集中打造的思路,投资5亿元,重点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三纵三横路网、马减竖河生态修复、核心片区棚户区改造、雨污分流五大工程,着力提升城镇承载力和带动力。
  要素保障。用足用好上级政策,让更多资金支持恩城建设。目前,已申报专项债券3亿元,争取马减竖河改造、乡村振兴衔接示范区等项目资金1亿元。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组建乡镇平台公司,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恩城发展。在干部队伍方面,持续深化自身建设,全力创建五型机关。重点工作不抓到底不撒手,不达目的不罢休,让干事创业成为恩城最强音。
  精细管理。抓住底线工作机构整合试点乡镇机遇,结合城乡公益性岗位设置,成立40人的专业执法队伍,常态化管理镇驻地。抓好环境整治、车辆规范等工作,实现人人参与、全民共享。
德平镇党委书记王贯峰
争当全市“吨半粮”创建排头兵
  去年以来,德平镇扛起粮食安全大旗,全力打造5.57万亩“吨半粮”核心区,确定了“三年三步走”的目标任务,即一年打造示范方、两年推广2万亩、三年实现全覆盖。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高能级示范方。成立了“吨半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划定4个镇级示范方、21个村级样板田,总计1万亩;成立示范方建设指挥部,田间挂图作战,责任到人。投入资金780万元,建设桥梁、水闸13处,整理路肩12公里,设置数字监测站4处,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结合临邑县水系连通和“千村千塘”水美乡村工程,清理河道15.2公里,衬砌沟渠3.7公里,改造连接坑塘47个,解决了“有水留不住、无雨就买水”的问题。
  发挥党建头雁引领,带动管理提标提效。聚焦弱苗转壮,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优势,45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培训3500人次,邀请专家田间诊断200余次。目前,全镇培育种粮大户298家、家庭农场85个、合作社52家,呈现出支部引领、大户跟进、家庭农场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百花齐放的局面。
  打造科技“361”模式,实现全周期全要素保障。“3”就是搭建土地流转、农机服务、农技服务三大平台。其中,土地流转平台集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线上交易、监督维权、配套服务于一体;农机服务平台构筑农机信息化服务和数字化监管两大板块;农技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专家“秀才”、零延时零距离服务。“6”就是集中推行“六统一”服务,对土地实行统一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模式等环节的“六统一”农业社会化服务。“1”就是建设一个数字农业服务中心,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数据化、标准化管理。
  做好一二产融合文章,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通过产学研合作、订单种植加工等模式,与临邑县华莱士北方生产基地、利康斋食品等龙头对接,在品种、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增加粮食品质,延长产业链条,让好粮卖出好价格。
柴胡店镇崔杨村党支部书记任廷水
依托优势资源培育品牌产业
  近年来,崔杨村紧抓中心村创建有利机遇,逐步完善公用设施、做好绿化亮化工程、壮大特色产业,逐步打造成集生活、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心村。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内生动力。崔杨村充分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东为千年古槐文化广场,西有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肖华故居,南为写生基地、千亩苗木基地,北有崔杨美术馆的“两馆两基地一故居”新格局。建立中国崔杨乡村振兴实验基地,探索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利用现有康养基础建筑、垂钓湖等休闲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力发展康养产业。目前,肖华故居项目主体已竣工并完成室内设计,正进行室内装修,预计9月中旬对外开放。
  拓宽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打造文旅产业,并托管给第三方,以特色文化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以“坐地生金”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利用村内25亩林地及闲散土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建成后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思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整合农资农具农机服务主体,建设农机便民服务站,为农户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服务。
  吸纳人才、定向培养,为中心村建设注入活力。崔杨村建有16栋别墅型人才公寓,占地10余亩,为引才、留才提供保障。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学习能力强、致富能力强、接受新观念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夯实村庄发展根基。
  全力创建基层党建红旗村,助力中心村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制定了崔杨村党支部年度“干事清单”,定期公开目标任务和实施进度。深入发掘红色资源,不断完善红色阵地,形成以“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为主的发展模式,创建基层党建红旗村。
陵城边临镇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黄云州
领办合作社激活发展动力
  2017年9月,西于架村党支部领办创办了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蹚出了一条“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社富带民富、村民共富”的新路子。
  突出党建引领,共绘发展蓝图。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干部带头、党员先入,极大消除了群众疑虑。全村960亩土地已全部入社,群众入社率达到100%。在合作社运行方面,实行村“两委”与合作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经多次讨论,确定了“传统种植保本、特色种植创收”的种植模式和“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的分配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从2018年的每亩分红900元、集体增收20万元,发展到现在每亩分红1100元、集体增收超50万元。
  打造特色产业,推进转型升级。多方筹资2000多万元,建成楚轩产业园,包括蔬菜繁育基地、冬暖式大棚,每年可育苗1000万株,生产精品绿色蔬菜4000余吨。注册“汇德楚轩”商标,西红柿、辣椒等5个单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力发展以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产业,建设采摘乐园、精品民宿、森林迷宫等10余处休闲娱乐项目。目前,已形成以种苗繁育、设施蔬菜、大田蔬菜为主的“三大基础产业”和以蔬菜加工、休闲观光为主的“两大延伸产业”,初步构建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坚持融合发展,实现多方共赢。以合作社为基础,联合东于架、郭庄两个村成立了区域党建联合体,流转土地2000余亩,新建冬暖式大棚300座。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设置网格经理,采取“固定工资+网格收益提成10%”的工资模式,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去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东于架、郭庄两个村集体年收入超20万元,解决群众就业500余人,解放并转移劳动力1000多人,户均收入达到1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区农民培训基地,覆盖徽王庄镇、义渡口镇、糜镇、滋镇等乡镇的大棚种植户,已开展专题培训38期,参训高素质农民2000多人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