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眼睛差点失明,手拿放大镜,3年完成8万余字纪实小说——
庆云八旬老人王振明创作《英烈》

王振明手写《英烈》


  

□本报记者 王秀青本报通讯员马俊良冯欣
  一个放大镜,两本翻烂的字典,两盏台灯,几十支用坏的笔,几乎失明的眼睛,8万字的手稿,见证了一位老人1000多个日夜的坚持。
  这位老人名叫王振明,今年80岁,庆云县东辛店镇王官村人,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历时3年把发生在村里的抗战英雄事迹整理成册,于今年2月中旬完成了纪实小说《英烈》。书籍定稿后,老人倍感轻松,长舒一口气,他说:“希望通过这本书,后人能永远记住他们。”
  王振明是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的,父亲是抗战初期的“菜粮先生”,负责隐藏村内粮食等物资,给革命队伍提供粮食、蔬菜,与敌人周旋,保护村民安全。父亲常跟他讲革命故事。
  10多岁时,王振明在家中一口多年未用的枯井中,发现了两把被毁坏的步枪。父亲告诉他,这是八路军的枪,打到没有子弹后,他们把枪毁坏,与敌人肉搏,英勇献身,这让王振明印象深刻。后来,他经常给孙子孙女们讲起这些英烈的革命故事。
  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为啥要写书?5年前,村里公墓建成,将烈士墓迁入公墓时,王振明看到本村烈士王长善的遗骸后,被他们的英勇精神感动,“小腿骨折了好几处,肋骨断了六七根,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咱不能忘记他们。”
  2019年,王振明让正在读大学的孙女代笔,他一边讲,孙女一边记录故事内容。“他们学业忙,写写停停,不知道得写到什么时候。”王振明性格倔强,为尽早成稿,他便自己写,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他,难度可想而知。“不会写的字我就查字典,现学现卖,已经翻坏两本字典了。”王振明说。
  为真实记录革命故事,王振明四处走访,与老人、烈士家属交谈,获取更多信息。期间,他遭遇过一次车祸,手术后,腿脚没有之前利索,他还是坚持走访。“走不快就多走几天,尽力给后人留下准确信息。”3年来,王振明走遍了附近镇村,从烈士后人、老人口中听取了十几名英烈的革命事迹。
  比起走路困难,更让人揪心的是王振明的视力。由于长时间写作,他的视力越来越弱,桌上的台灯从一盏增加到两盏,即使用上了放大镜,还是难以看清。有一天,他一只眼睛突然失明。就医后,视力虽有恢复,但已大不如前。医生嘱咐他好好休息,每天用眼不能超过2小时。为了早日成稿,王振明一手拿放大镜照大方格,一手用笔小心翼翼写字。
  “我年龄越来越大,不赶紧整理,怕哪天不在了,这些故事就失传了。”王振明说。2022年初,经过3次修订,最终定稿,全书共59个章节,8万余字,以王官村籍抗战英雄王长善为主线,记录了十几名庆云县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成稿后,这些英雄的后人来到王振明家中,向他表示敬意,“如果不是他搜集整理,很多故事我们都不知道。”
  当记者问到对《英烈》一书有什么打算时,王振明说:“希望把书稿捐给县文化馆,让革命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县文化馆有关负责人已表示将择日接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庆云八旬老人王振明创作《英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