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庆云69岁的李文刚致力传承烙画技艺——
“火笔”描绘山水田园

创作中的李文刚


作品《百善孝为先》


作品《花开富贵》


  

□王洁令冯欣刘担伟
  “烙画时要把握火候、力度,根据不同的构图控制好烙铁的速度和温度……”3月22日,在庆云县东辛店镇北赵村,李文刚正在用烙铁创作画作《迎客松》。
  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烙铁,在李文刚手中,变成了一支“神笔马良的画笔”,他以火为墨,以烙铁为笔,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写意山水还是美艳绝伦的百花盛开,都在他的手中变幻无穷,惟妙惟肖。
  李文刚今年69岁,已坚持创作烙画37年。少时,他曾跟随老师学习过美术,由于自身勤恳好学,绘画技艺日渐精进。后来,凭借一身好手艺,顺利进入一家木质工艺厂打工。而工艺厂当时最缺烙画师傅,这让刚入厂的李文刚着了急。“在木制工艺品上烙画需要相
  当熟练的技术,一旦出错或者出现瑕疵,就白忙活了。”李文刚说,他闲暇时候就推着小车在车间里收集下脚料,到了晚上加班加点练习,烫到手也是常事。
  相较于其他的绘画艺术,烙画的制作工序更为繁杂。烙画以黑、棕、茶、黄、白五色为主要色调,一幅画落笔前,须先在底板上描画出草稿,然后运用画国画的勾、勒、点、染、白描等手法创作。构图过程中,需要掌握烙具的速度、控制烙具的温度、把握好角度和压力,使用落、起、止、走、住、叠、圆、回、藏的运烙技巧细细烙烫,才能制作出一幅好的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夜练习,不管是简单的线条,还是复杂的花鸟,他都手到擒来。“练得多了,画像烙在心里一样。怎么构图、怎么下笔,不用费力去想。”李文刚说,最初练习烙画是图新鲜,但是真正拿起烙铁,看到一幅幅成画的时候,内心泛起的是自豪和喜悦。
  37年里,李文刚醉心烙画,也逐渐成了烙画文化的传播者,周边很多中小学生慕名前来学习。目前,跟随李文刚学习的学生有22人,年纪最小的是来自乐陵市朱集镇年仅7岁的吴俊豪,每逢周末他都要来此学习简笔画。“爷爷让我先从简笔画学习,长大了再学习烙画,将烙画艺术传承下去。”吴俊豪坚定地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烙画技艺,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东辛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烙画创意特色工作室”,以传统烙画项目为特色创新点,由李文刚担任文艺技术指导师,引导广大青年发扬传承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
  灼灼笔意,非一日之功;半生深情,尽显匠人之心。在李文刚心里,烙画已然从一门技艺上升为一种信仰,在“火笔”与木板的交汇中传承着一脉优雅而又坚韧的人文精神。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火笔”描绘山水田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