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A1版)市县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成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249亩,“标准地”供应6875亩。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8.6亿元。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26亿元。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克服洪涝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总产152.3亿斤。“吨半粮”创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等4个重点事项列入省部共建方案,入选国家整建制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举办乡村振兴齐鲁论坛,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落户。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2家。新建和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67处,生猪出栏458.7万头、增长22%。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67个,“德州味”授权企业75家。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837公里,建成33项重点水利工程,改建提升540个村供水管网,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天衢新区率先获省政府批复建设,核心区城市设计编制完成。完成大运河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90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17.5亿元。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514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69个。中心城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0辆,机关单位3000多个停车位免费开放。稳妥推进违规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整治,实行秋冬季全域免费乘坐公交。“城市大脑”基本建成。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水体比例改善幅度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1位。齐河、乐陵分别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有力落实民生保障。新增城镇就业6万余人。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38所、中小学校16所,新增学位3万个,招聘教师3200余人。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为教师办好十件实事。东部医疗中心、市传染病防治中心等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新增9.5万人、1.6万人。新建改造敬老院15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6处。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举办文化惠民演出8855场,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免费接种疫苗1066万剂次。面对严峻夏汛秋汛,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9.5%、24.2%。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保持全省低位。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德部队官兵、中央和省驻德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德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回首五年,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发展新要求、群众新期待,还有很多差距,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创新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产业链能级不高,集群生态活力不足;制造业总体高端化不够,头部企业偏少;农业基础优势没有充分彰显,乡村振兴亮点不够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业态不丰富;城镇化进程不快,城市功能品质有待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辐射承载能力不强;民生保障存有诸多短板,守牢“一排底线”任务艰巨;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精准施策,持续用力推动解决。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将是德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刚刚闭幕的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绘就了德州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努力实现“三个高于”,推动发展质量、经济总量、人均增量“三量齐升”的要求,全力实现“五个走在前”,推动“七城同创”,聚精会神,迎难而上,把规划目标变成“任务书”,把发展蓝图变成“施工图”,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力上赶争、走在前、创造新辉煌。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生活幸福为根本追求,全面落实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十大创新”工作要求和各项部署,深化战略融入借势借力,塑造城市特色聚气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实现“三个高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食品名市、特色体育名城、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创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重点在九个方面持续发力:
  ——持续发力塑优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更强“德州制造”。坚定不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聚焦电子信息及材料、绿色化工及复合材料、食品加工、高端(环保)装备、生物医药、体育器械、特色轻工纺织七大制造业,有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先导产业引爆跨越,力争电子信息及材料、绿色化工及复合材料、食品加工、高端(环保)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特色轻工纺织产业突破500亿元,生物医药、体育器械、新能源汽车产业要保300亿元争500亿元,打造特色体育名城、功能食品高地、半导体产业新增长极。培植壮大“双50强”和链主企业,力争千亿级企业实现突破,500亿级2家以上,100亿级10家以上。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工业互联网培育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
  ——持续发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贡献更多“德州元素”。全面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统筹布局高水平实验室、重点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科创综合体,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倍增。抢占数字赋能新赛道,创建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促进社会数字化转型。实施“人才兴德”工程,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完善市场化育才引才机制,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加快产教融合、产才融合,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以平台聚人、环境引人、政策留人,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持续发力融入服务重大战略,争取更大“德州机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一区四基地”,争取建设德州至雄安新区快速通道。全力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济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举全市之力建设天衢新区,按照“一年破题起势、三年快速发展、五年取得突破”目标,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现代城市新标杆、改革开放新平台、绿色低碳新示范。
  ——持续发力放大区位优势,建设更高“德州节点”。强化交通枢纽地位,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南北借力京沪高铁大动脉,东西融入沿黄达海大通道,实现“县县双高速”,构建“四纵五横”铁路网、“七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节点,建成鲁北大数据中心,构建链接全国、辐射冀鲁的数字经济服务枢纽。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建设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创建北方会展名城,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再造现代版“九达天衢、神京门户”。
  ——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更佳“德州示范”。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扛起“三面旗”,争当“先行区”,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建成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推动马铃薯育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面向京津冀鲁乃至全国的“中央厨房”。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持续发力加快城镇建设,探索更优“德州路径”。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新型社区”一体化多层次城镇体系。按照“东靠新区引领、西靠运河引爆、德陵一体发展”的思路,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推进现代水网、现代物流网等“七网”建设,提高发展支撑力。科学规划县城整体形态和开发强度,实施“强镇固基”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双镇百村”建设。实施城市更新,丰富服务业态,形成“畅序净美”城市特质,建设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持续发力优化发展生态,彰显更美“德州印象”。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绿色成为德州最靓丽底色。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叫响“德商”品牌,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家、善待创业者蔚然成风。
  ——持续发力促进文化繁荣,讲好更响“德州故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大禹文化、董子文化等资源,加强保护、传承和利用,促进重大主题文艺创作,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打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打造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世遗文化展示优秀城市、国际文化融合典范城市,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
  ——持续发力推动共同富裕,提升更暖“德州幸福”。实施中等收入群体五年倍增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计划,夯实增收共富基础。聚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中心城区、城乡学校布局,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高水平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努力解决各类群体住房问题,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聚焦“一老一小一弱”,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社会服务平台,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升级版,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市域治理,推进民主法治,提升治理效能,守牢“一排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德州、法治德州。
  各位代表!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我市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比较优势更加突出:战略机遇叠加可以集成赋能,区位交通优越可以八方聚力,土地资源丰富可以统筹开发,农业基础扎实可以优势转化,产业体系完备可以集成聚合,民营经济活跃可以激发动能,能源保障有力可以抢占先机,职教资源充足可以增创活力,城乡区域联动可以均衡发展,人民厚德包容可以海纳百川,干部奋发图强可以一往无前。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练、教育培养,广大干部群众育新机、开新局的精气神更加高涨,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只要我们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德州发展就一定能更加强劲,群众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对表对标走在前、聚心聚力争一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进”的姿态守牢“稳”的底线,在德州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征程上取得新进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力争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总产、播种面积保持稳中有增,外贸进出口和使用外资提质增效,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在推进落实中,我们将细化分解更高标准的工作目标,自我加压,力争实现目标更高一些,全力争取更好更快发展。
  (一)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聚焦扩需求“十大行动”,系统集成,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年”,全力抓好228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7亿元。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推进“千项技改”“千企提升”,抓好11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快速启动、深度展开“七网”建设:
综合立体交通网:重点推进高青至武城高速商河至平原段、德州至郓城高速德州至高唐段、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和北环德州段、齐州黄河大桥等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以上。现代物流网:重点推进禹城海尔智慧物流产业园、齐河京东亚洲一号二期、临邑传化“公路港”、交投金茂源物流园建设,实现物流园区县域全覆盖。能源保障网:加快推进宁津、临邑、平原等5个国家级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建设中心城区电网、三峡庆云储能电站等重点能源项目,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700万千瓦,争取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建天然气大宗商品综合交易中心落地。市政公用设施网:实施11个市政类项目,加快推进大学路东延及地下综合管廊二期、夏津城区雨污分流等工程。现代水网:实施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开展向城区供水提升改造,横河、减马横河、老马颊河等综合治理。新型基础设施网:新建改造5G基站2500个,建成“双千兆”城市,农村家庭基本具备百兆以上接入能力。农村基础设施网: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扎实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实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和新兴消费扩容行动,创新提升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0家;开展城市商圈智慧化改造;培育首店经济,活跃夜间经济,打造特色消费新商圈;提升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建设电商供应链基地,推动网络零售倍增。着力破解物流“瓶颈”,举办第一届物流峰会,各县市区至少新建或改造一个综合物流园区,着力引育5A级物流企业,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促进“会展+”产业发展。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建设。严格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助企开门红”九类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逐企逐策对接,实现“免申即享”,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开展援企稳岗行动,以“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选树表扬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用真情、真心、真力,尊重、关爱、支持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位企业家,让他们更加自信、自强、自励,都能成为德州发展的功臣,都能成为德州的骄傲!
  (二)全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立足培育“541”产业体系,以“三三倍增”行动计划为引领,狠抓基础再造、产业策源、补链强链、企业培育。精准布局产业链条,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上下游融通为主线,狠抓集成电路、环保装备、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新型纺织、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支撑产业链。实施一名市级领导链长挂帅、一批链主企业培育带动等“十个一”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培育梯次强企方阵,支持有研半导体、华鲁恒升新材料、德瑞智能制造、泰山体育装备等骨干企业园区化发展,力争新增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5家以上,过100亿元企业有新突破。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8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新上市过会2家、挂牌80家。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以“揭榜挂帅”形式实施1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家以上。加快推进省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家以上。加快与齐鲁工业大学共建“一院一园两基地”,打造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融入国家工业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体系,推进环境治理、体育用品制造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争取食品加工行业二级节点尽快落地,新增上云企业500家,新培育智能工厂5家、数字车间20个。深化与忽米网、腾讯云等平台合作,支持京鲁数谷、京德数谷等数字经济园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开展产业深度分析,完善功能配套,探索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继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考核问效,力推各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实现明显进位。
  (三)全力融入服务重大战略。精准对接、深度融入,千方百计找切口、搭桥梁、建平台,把战略转化为机遇、把机遇落实到项目。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积极承接功能疏解、外迁项目、产能扩张。聚焦产业融入,开展系列对接活动,重点引进央企强企、区域总部,力争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00个,到位资金60亿元。聚焦市场融入,建设新发地(德州)农副产品智慧批发市场,培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0个,开通北京—德州农产品物流专线。聚焦平台融入,与京津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业新增60家,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聚焦政策融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深度合作。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上,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加强黄河水资源超载区综合治理,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争创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推进徒骇河等综合治理工程,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河道综合治理、新建平原水库等10大类24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做好沿黄地区工业园区梳理规范工作。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上,推进产业协作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联动区。支持鼓励各县市区深入对接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县域经济突破行动,因地制宜、差异定位、特色发展,每个县市区重点发展1—2个优势产业集群,力推所有县市区全省排名位次前移。建立县市协同发展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共建共享,在更高站位上拓展发展新空间。(下转A
3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