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传承精华”造福百姓,“守正创新”激活动力,德州市中医院——
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教授传授浮针技术(资料图)


  新病房楼搬迁启用,率先试点“中医日间病房”,开展多种新技术新项目,8个科室获批国家、省、市中医重点专科,成立6个专病门诊,承办山东省泰山科技论坛……2月24日,德州市中医院召开五届三次职代会,医院去年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立足于民医疗服务质量提档
  “新的大楼住院环境特别好,看这房间布置,有独立卫生间、电视,住宿条件好了,住在这里心情好,病就好得快!”在市中医院住院的李先生不禁感叹道。去年5月,新病房楼搬迁启用,宽敞明亮的病房,先进的病房一体化设施,住院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每天,在医院志愿者服务站点,志愿者热心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咨询、预检等服务。志愿者全程面带微笑、耐心指引,遇到行动不便、病情紧急的患者,她们还会主动帮扶,亲自送诊。
  “去年,医院重新规划门诊综合楼,优化科室布局,并启用新病房楼,患者就医满意度明显提升。”市中医院院长杨京慧介绍,为方便群众就医,医院积极推行电子健康卡,一卡在手就能完成全部就医流程。以前有患者为挂专家号很早就来排队,为方便就医,医院开通预约诊疗服务,线上预约时间段精确到20分钟内,就诊更便捷。
  “看病贵”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为发挥中医治疗优势,更好地满足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减轻患者负担,去年1月,医院作为全市首批“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试点医疗机构,24个中医病种被纳入医保报销,患者不用住院也能报销。此外,内分泌科、骨伤科等6个中医重点专科医保报销比例上浮,最高上浮12%,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如今“找名中医看病就去市中医院”,已成为很多老百姓的选择。
立足于业诊疗水平全面提升
  去年,内分泌科获批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骨伤科、脑病科获批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骨伤科获批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等。目前医院国家、省、市三级重点专科建设如火如荼,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已成为优势特色品牌。
  不久前,一患者突发急性脑梗,脑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元民成功为其实施动脉取栓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随后,医护团队进行床旁康复,让患者尽早康复,避免后遗症的出现。像这种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救治患者的例子不在少数,而这种模式也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
  特色专科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去年5月,医院承办山东省泰山科技论坛古针新用疼痛治疗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教授讲座。会上7名医院业务骨干拜马淑然为师,学习浮针疗法。此外,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娟教授达成合作,引进“四明穴”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技术。
  采取“送出去”的培训方式让年轻骨干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去年累计派出200余人次参加市级以上学术会。此外,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东直门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专家定期来坐诊、手术、带教。在名院名医的带动下,一批批青年专家得以成长和进步,医院诊疗水平持续提升。
立足于智中医药传承提质
  市中医院每年都会举办高规格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市中医药文化节、市中医药膏方节。知名中医药专家坐诊,市民争相体验中医适宜技术,省、市名中医药专家在国医大讲堂为市民作健康讲座。此外,医院还开展中医药“五进”活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公益性讲座等,让中医药文化在市民心中扎根。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院还承担起了培养全市优秀中医人才的重任,去年医院中医药传承工作亮点纷呈:在全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层人员千余人;秦俊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通过考核;王禹增省级传承工作室顺利通过验收;举行首届规培学员师承拜师大会,完成首批14名中医规培学员的招收工作;完成138名学员的德州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利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开展9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操培训班和2期理论培训班,培训基层中医药人才184人。“培养名医旨在让老百姓看好病,享受优质中医诊疗服务,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为医生的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有能力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杨京慧说。
  春来争先开新局,不待扬鞭自奋蹄。“今年,医院将在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聚焦发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目标,踔厉打造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创新高地。”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卫东说。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刘校锋 王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