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释放特色体育名城活力
——市两会热点聚焦10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特色体育名城,推进国家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特色体育名城,是以体育功能为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以体育品牌塑造城市形象,以体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竞争力和感召力的城市。我市以建设特色体育名城为抓手,立足《德州市体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壮大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推动体育产业事业融合发展。
产业良性发展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底气硬
  体育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在竞技体育器材、商用健身器材等领域成功培育出“泰山体育”“宝德龙”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当前,是我市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加上良好的发展基础,为冲击国内领航、打造特色体育名城带来极大优势。”市人大代表,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书鹏说。
  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作为我市打造特色体育名城的“主力军”,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泰山集团器材占中国竞技体育器材90%以上的份额,已服务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等1000余次国内外顶级赛事,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参与研发立项的国内首台知识产权雪蜡车成功交付国家体育总局;宁津拥有50多项室内商用健身器材专利,健身器材产业占有全国商用健身器材70%的市场;庆云5家企业获得室外健身器材国家认证……
  全市目前共有体育产业企业1969家、总体规模达400亿元,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个、中国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单位)4个,全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4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通过国体认证的体育企业4家,通过国家奥委会及其他专项专业认证的竞技体育器材120多种。
  “全市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已展现雏形,以乐陵市为中心的竞技体育器材供应基地、以宁津县为中心的商用健身器材产业基地、以庆云县为中心的体育健身路径器材生产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张书鹏对德州体育产业今后的发展底气十足,全市体育产业正在大步迈向更快、更高、更好的新台阶。
补齐短板弱项特色体育名城建设有挑战
  近年来,随着体育全球化的推进,体育科技已经成为衡量城市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体育产业发展各领域逐渐呈现高科技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市的体育产业以体育器材制造为主,在体育鞋服等领域发展较缓。”市政协委员,乐陵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文学认为,乐陵市主要产品以竞技体育器材为主,民用体育产品的制造和营销能力不强。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我市体育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存在总体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度不高、体育服务业滞后等问题。”市政协委员、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小学校长孟杰在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到。
  如何补齐短板弱项,突破发展瓶颈?
  “鉴于我市建设‘特色体育名城’和打造体育经济的总体规划部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智慧体育公园‘德州模式’试点示范,有效引领和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建议将科技赋能全民健身,加快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市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卞青峰说,泰山体育有决心、有能力、有资源为特色体育名城建设添砖加瓦,为带动和促进全市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产业链提升,加快场馆建设,构建‘龙头带产业、产业强集群、集群活园区’的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体育器材制造基地。”孟杰说,重大体育赛事不仅能激发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更能拓展一个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建议成立特色体育名城创建组织协调机构,确保有专人专班专责推进,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核”措施和“硬性”投入,全面构建体育场馆、体育学校、体育展会等“六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确保重大赛事活动引得来、办得好、留得住、可持续。
  张书鹏说:“为巩固体育器材制造业优势,打造体育器材全场景应用,我市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品牌优势,不断拓宽产业赛道,实行体育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基建、新材料等产业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建成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体育用品检测中心等国内高端科技研发平台,打造“体育+”的产业生态,推动体育产业实现模仿制造向品牌创新转型、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单纯制造向服务延伸转型、竞技体育向竞技+大众体育转型。
抢抓发展机遇特色体育名城建设信心足
  一带引领、三核发力、一圈覆盖……为建设特色体育名城,德州市做足了准备、坚定了信心。
  以乐陵市为中心打造全球竞技体育器材供应基地,以宁津县为中心打造全国商用健身器材产业基地,以庆云县为中心打造全省体育健身路径生产基地,发挥三县市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形成相互协作、互为支撑的体育器材制造带。以德城区、乐陵市、齐河县为核心,鼓励骨干企业向体育服务业拓展,以新模式新服务占领消费升级新高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全面覆盖德城区、陵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不断辐射禹城市、平原县等地区,打造“体育+”产业生态,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营造体育生态圈。
  “助力建设特色体育名城,这既是市政府交给乐陵的任务,也是我们发力突破的重点。”市人大代表,乐陵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峰说,乐陵将壮大体育制造新阵地,依托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做好培育、引进、孵化三篇文章,今年内将建成年产2000万平方米人造草坪、年产12万辆碳纤维自行车等智能制造项目。打造体育科研新高地,支持泰山体育争创国家高端体育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打造省级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掀起全民体育新热潮,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今年实现灯光篮球场、多功能运动场乡镇全覆盖,推进体育馆项目建设。
  “宁津县正在向家用医疗康养、户外竞技、智慧体育等领域延伸发展。”市政协委员、宁津县教体局副局长李秀青说,宁津县正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县乡村三级体育总会机构网络,目前村级总会覆盖率达100%。
  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市政协委员、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回晓敏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德州市具有良好的体育培训和赛事训练软实力,建议加大对相关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在具备条件的学院单独设立体育学院,引进退役运动员做教练,为特色体育名城人才培养做贡献。
  张书鹏说:“我们要继续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体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体育场馆、体育学校、体育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持续优化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打造‘体育+’‘+体育’新兴业态,推动体育产业体系更趋合理。”
  基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市将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融入到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对标国内省内著名体育城市,坚定走市场化、品牌化、开放型路径,瞄准大众需求,以优势品牌激活海量市场,助推体育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将德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特色体育名城。
□本报记者 董天力 曹清 本报通讯员 张国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释放特色体育名城活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市两会特别报道】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