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优化提升支持环境、创新传播融合环境、共创健康无烟环境——
创新实践 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不久前,中宣部、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公布2021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优秀及入围作品名单,德州市疾控中心5部作品获奖,全国33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德州市疾控中心位列其中,我市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全面创新工作理念和模式,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工作层层覆盖,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科普阵地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上月11日下午,在临邑县社区健康教育基地,一场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减盐,从我做起”讲座正在进行,主讲人是临邑县健康科普专家李臻。像这样的讲座,在该基地每个月至少举办一次。
  市民杨文华经常来听讲座,几乎每场都不落下。“平时,我每天下午来这里骑单车,锻炼身体。”杨文华告诉记者。临邑县社区健康教育基地分为慢病区、口腔区、运动健身区等,采用寓教于乐、实体操作的方式,精心植入健康科普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基地建在邢侗街道凯旋社区附近,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开放,方便居民来学习。”基地管理人员邓海龙说,去年该基地还获评省级健康教育基地。
  “健康科普的工作难点在‘落地’,一是科普知识要让群众听得懂,这就要求把‘我想说的’变成‘你想听的’;二是由‘知’转‘行’比较难,以前‘活动结束,教育截止’,现在有了固定的场地,以及促进健康行为养成的支持新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居民由健康理念向健康行为的转变。”德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李敏介绍。我市创新“既有大策略,也有小细节”的工作思路,优化提升健康支持性环境,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健康教育基地8处,高标准建成健康主题公园23处、健康步道30处让健康科普“知识接地气,教育有阵地”。
创新传播方式 视频联播平台出圈出彩
  与传统科普相比,健康科普公众喜不喜欢也看“流量”,以“互联网+健康教育”为出发点,我市打造“健康德州”视频联播平台,实现健康科普宣传全市同步、一网到底,这在全省尚属首创。
  “预防新冠肺炎,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在乐陵市人民医院,候诊区的电视屏幕上播放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等候就诊的时候看电视,既能打发时间,还能学到很多健康知识,真的挺实用。”患者为这种科普宣传模式点赞。去年10月9日,德州健康教育联播平台在乐陵开播,在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和机关等五类场所共46个点安装平台系统。
  “我们选取乐陵市、禹城市、宁津县、临邑县、平原县作为试点建设视频联播平台,通过健康科普视频轮播、点播等形式,将健康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李敏介绍说。
  联播平台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后台”的资源支撑。目前,我市已专门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健康科普资源库,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已有64名成员,健康科普资源库内容也日益丰富,包括视频、图文、漫画等各类形式,去年新增入库作品174件。“活”起来的科普知识,“动”起来的入库资源,健康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全市卫健系统组织开展健康素养大提升讲座、义诊等640余场次,服务群众约100余万人次;在德州市第二中学举行“新课堂·健康校园”——万人急救知识培训,目前已开展线上授课8次,服务学生约50万人次;组织“医师大讲堂”线上讲座80余场次,受益群众累计约200余万人次。
加大控烟力度 积极推动市级控烟立法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德州建设,控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市每年举办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宣传健康知识。
  去年5月30日上午,德州市第34个世界无烟日暨“共举一面旗,共建健康城”主题宣传活动在市中心广场举办。活动现场,除了生动实用的控烟知识宣讲,以及精彩编排的文艺演出,还有来自机关、社区的400余名控烟志愿者,他们共同举起禁烟倡议的巨大旗帜。
  近年来,我市一直在积极推进控烟立法工作。“去年我市先后开展德州市公共场所控烟现状调查和居民控烟立法意愿调查工作,对主城区17类170个场所,3200名居民进行调查,为我市控烟立法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先后举办《德州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专家论证会和卫生系统内部讨论会,多次对草案进行修正,立法条件日趋成熟。”李敏表示。
  “健康知识普及,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市卫健委科教宣传科科长王法成说,“我们将创新形式,真正让健康知识深入百姓心中,让百姓受益。”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刘校锋 刘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创新实践 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