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提醒——
冬季当心低温烫伤

  时至寒冬,不少怕冷的市民赶紧把热水袋、电暖扇、暖宝宝等各种“取暖神器”安排上。不过,有市民没有被“冻伤”却被“烫伤”了。对此,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赵法军表示,低温烫伤不容易被发现,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严重时会发生伤口溃烂迁延不愈。
  32岁的宋晓玲(化名)特别怕冷,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捂热水袋。几天前,她像往常一样,把热水袋往被窝一扔就睡觉了。第二天发现左小腿处出现了一个蚕豆大小的水泡,当时她并没有当回事,后来小水泡又红又肿。她赶紧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指身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赵法军说,每年冬天都是低温烫伤的高发期,其中热水袋低温烫伤占到两成。低温烫伤的面积通常比较小,早期外观往往只是一个小水泡,但实际可能损伤皮下组织、肌肉等。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热源的时间,时间越长,皮肤受损程度越重。
  赵法军建议,一旦低温烫伤后,不要涂抹牙膏、芦荟胶等物品。如果局部有水泡或者表皮破溃,应及时去医院治疗,途中可以用清洁的毛巾外裹创面。
  日常生活中应谨慎使用暖宝宝、电暖扇等物品,防止低温烫伤。赵法军提醒,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物品,如需使用应随时注意皮肤情况;使用热水袋时在外面裹上毛巾;暖宝宝要隔着衣服贴,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此外,烫伤后千万不要胡乱涂抹药膏或挑破水泡;如果只是皮肤呈红色伴有微微疼痛,可以自行愈合。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张月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冬季当心低温烫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