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培养高素质农民 助力乡村振兴
  

□李荣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最基础、最艰巨的工作之一。
  高素质农民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高素质农民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民群体。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可以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或者胜任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同时,还要有农业情怀和爱农村、爱农民的品质。第二,高素质农民要具备稳定性。农民队伍保持稳定,才能在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农业经营经验,才能对农业发展有长远规划,才能培养起农业、农村的深厚感情。第三,高素质农民应当可以代际传承。只有解决了农业后继者问题,稳定的职业农民群体才能形成。
  从农村实际看,高素质农民有三个主要来源。第一,本土的可以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村承包经营户。这类农民,他们有承包地,有农业农村情怀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有很强的创造力,把他们培养成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乡村致富带头人或农业科技能手有很好的基础。第二,城市人才返乡。这一部分人即为从乡村中走出来的愿意回到乡村为家乡作贡献的“乡贤”。主要包括从乡村进城的官员、学者、企业家等,也包括从乡村走出来的打工者、创业者。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资金、有见识、有管理经验,又具有返乡创业为家乡作贡献的愿望,支持他们流转土地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人才下乡。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育而言,通过人才下乡成为高素质农民的比例很小,但其示范作用却是十分显著的。近年来,有一批被称为“新农人”的群体,他们自愿自发到乡村承包耕地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有机种植”,兴办农业企业,在理念和技术普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果。
  高素质农民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及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第二,重视新乡贤群体作用。聚焦“创业”做文章,引导回归能人利用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带头搞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经营及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聚焦“政策”做文章,在政策保障、金融信贷、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既让返乡创业人才回得来,又能用得上、有作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第三,推动城乡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乡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同时,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为愿意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才提供在乡村发展的条件。第四,优化高素质农民形成的社会环境。当前,不重视农民甚至歧视农民的社会心理氛围依然存在,这就导致有些人即使想当新型农民也因受到社会舆论压力而望而却步。所以,要把农民变成受羡慕的职业,尚需要从政策支持、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社会尊重等方面优化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培养高素质农民 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