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时节,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走来了。让我们回顾历史,看一看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是古代重阳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是登高山、高塔。其实古人登高并不单是攀登,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和野花,并饮酒吃肉,然后醉酒而归。孙思邈《千金方·月令》曰:“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因重阳为秋节,草木开始凋零,故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古人重阳节登高习俗,实际上是一种野游,颇有情趣和诗意。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发糕”“五色糕”等,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因“糕”与“高”谐音,故古人重阳佳节还吃重阳糕,以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在古代,比较讲究的将重阳糕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为何古代重阳节流行吃重阳糕?有四种说法:一种是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阳吃糕,百事俱高”,古人以吃糕来表达祈愿和祝福。
  赏菊、饮菊花酒。据传,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重阳节正是金秋菊花盛开时节,北宋京师开封,菊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当时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于重阳节前后最为盛行。饮菊花酒,也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和簪菊花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此后历代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制作香袋装入茱萸佩戴,还有的插在头上。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效仿。除了佩戴茱萸,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过重阳节,还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因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骑射活动。南北朝时规定,每年的重阳,人们必须练习骑马射箭,并把骑马射箭作为一种武举应考项目,只有步射和骑射都及格了,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唐代曾规定:重阳节时,五品以上官员,可以齐集于玄武门练习骑射。所以,骑射活动也是古代重阳节习俗。
  九九重阳节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含蕴着厚重的习俗情感。□卜庆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重阳节的习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柳湖·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