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春在田间荠菜香
  

□崔爱华
  第一次见到荠菜,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初春,班上的同事喊我:“去拔荠菜啊,东边地里荠菜都出来了。”几个人,绕过一条河,来到一片麦田里,在青绿的麦苗间隙里,仔细找寻着。风细细地吹着,泥土的腥味和野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让人感到久违的踏实。
  这时候冒出来的野菜多数是茵陈蒿,荠菜不是很多,零零星星地散落在田埂上、地垄间,以及沟边、河沿上。它们腰身纤细、单眉细眼,在春风里笑意吟吟,惹人怜爱。我们欢快地跳来跳去,就像小时候在田野里一样,蹲下来,一棵一棵小心地挖,连根须也舍不得扔掉。那种寻找和发现的欣喜,让人欲罢不能、兴奋不已。
  半天之后,满载而归。回到家,准备烙合子。先摘去老叶,洗净沥干,然后切碎,配以佐料调成馅,和好面,擀成一张圆圆的面皮,把鲜绿的菜馅均匀地摊在上面,取一枚鸡蛋打散,再将一张同样大小的面皮盖在上面,仔细摁压好边缘。之后放进提前预热好的鏊子上,待到反正面烙出细碎的花来,就可以出锅了。这时候,荠菜的香味儿早就飘了出来。碧绿碧绿的馅,薄薄的皮,热气升腾,咬一口,鲜嫩无比,清香绕齿,春天的味道就全在舌尖上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认识到了荠菜的妙处:有着苜蓿般的清香,百吃不厌。从此每到春天就会惦记荠菜。
  近些年,由于人们注重饮食文化,野菜成了抢手货。大棚种植的荠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也曾禁不住诱惑,买回去一尝,味道大却打折扣——可能是生长期短,加之得不到充足的日光和风头,就像大棚韭菜一样,滋味寡淡。
  老家菜园里,老人特意种了荠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自生自长。每次回家,都要饱餐一顿大自然的风味。和婆婆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可以加肉末,也可以加鸡蛋或虾仁调成美味的馅,一盖帘饺子很快就完工了。看着白白胖胖的水饺在滚水锅里起伏,就像是一只只浮在水里的鸭宝宝,心情格外舒畅。
  饺子端上来,个个饱满,馅绿皮白,香润爽口。满屋子的清香,一缕一缕的,诱惑着味蕾,这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就着醋、香油、蒜蓉,一家人便热火朝天地吃起来了。爱喝酒的来一杯酒,也不用下酒菜,“饺子就酒,越吃越有”,一会儿工夫就风卷残云、一扫而光。酒足饭饱,真过瘾!
  有多久没去田野里挖荠菜了?又有多少年没到麦田里去感受缕缕春风了?工作的忙碌,让我们少有闲情逸致去大自然中重温当年的情怀了。
  又是春回大地,地里的荠菜都长出来了吧。抽个时间,回家看看,陪着老人,一边挖荠菜,一边唠家常,这俗世里的欢喜,总是让人无限眷恋。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春在田间荠菜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