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恩城镇陈氏签子馒头传承人陈延强,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
春节到 馒头俏

蒸好的馒头准备装箱


每次和面都要加入一定比例的“老面”


对形状、大小进行检验,不合格的要重新加工


折起来都不断


工人在包装馒头


装车外运


  

□本报记者周坤本报通讯员曹伟摄影报道
  2月1日一早,在平原县恩城镇陈延强签子馒头店,陈氏签子馒头第五代传承人陈延强的手机响个不停。春节将至,订签子馒头的顾客络绎不绝。陈延强说:“自去年12月以来,像这样的电话每天能接一二百个。而面粉的日用量也增加到了平时的3倍,馒头平均每天能卖出7吨左右。”
  恩城南关陈氏签子馒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41岁的陈延强是第五代传承人。每天清晨,陈延强都早早起床,检验面质,清理蒸笼,调试机械,每一道工序都认真严谨。20多年的磨砺让他练出了一手做签子馒头的绝活。延续传统工艺基础上,陈延强把手工制作改造成了机械加工,大大提高了产量。“如今虽说是机械加工,却延续了传统工艺,不仅保留了原有手工馒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让产品质量更稳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陈延强说。
  在陈延强介绍的间隙,一笼屉馒头蒸熟了,他又开始忙活起来。如今,平原恩城签子馒头已经成功申请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德州老字号”称号,并被认定为“山东省名小吃”。签子馒头不仅是本地的特色美食,3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济南、德州、聊城等地区。
  “我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进一步扩宽市场,让产品打入更多的大型商超。”陈延强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春节到 馒头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大视界】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