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吆喝声声醉童年
  

□张居明
  “磨剪子嘞嗨——戗菜刀!”“卖小鸡哎——好小鸡!”“有破布烂套子——换针换线!”“换香油哎——好香的油!”“拾掇车子——修理缝纫机!”“焊洋铁壶喔,焊洋铁壶——”“修理洋锁——配钥匙!”“打——虾酱了——打好虾酱!”“糖葫芦——冰糖葫芦!”……
  每当回忆起这一声声音韵悠长、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一个个推着小车、挑着担子的乡村货郎身影,便倏然跳入我的眼帘,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生长在鲁西北平原一个偏僻的村庄。那时的农村特别清贫,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农民手里根本没有钱,大多是以物易物,用口粮换点急需品,这样就催生了一些小商小贩,用各种商品同农民进行交易,从中赚点小利。
  卖小鸡小鸭的大多在春夏之季来到村庄,有钱用钱买,没钱也可以赊账,等秋后下来收成或者有了钱再给,一点不会差。当时我感叹这些卖小鸡的记性怎么那么好!金黄色的小鸡小鸭被放在自行车后座一个大筐里,叽叽喳喳地叫着,十分令人喜爱,吸引着村里的大娘、婶子、奶奶、嫂子们放下手中针线活,走出院门赶来争相选购。有经验的人拿起一个小鸡、小鸭,瞅瞅鸡鸭腚眼儿就知道是公母,如果看走了眼,买的小鸡、小鸭长大了全是公的,不下蛋就麻烦了,因为那个时代,农民都是靠禽蛋换个油盐钱。
  换娃娃、换针线的常年都有,一听到“有破布烂套子的换针换线喽”的吆喝声,我们这些小孩儿便跑回家中,找一些家里的废铜烂铁、旧鞋破布换自己喜欢的泥娃娃、印模,有时换块糖也舍不得一次吃完,拆开糖纸舔几口再包好,一块糖吃好几天。小女孩则换个好看的发卡、红头绳什么的。
  打铁的大部分在春秋季农闲时来村庄,一声“打铁嘞”,一会儿便围上一些人,人们从家里拿来用钝了的铁锨、锄头、镐、镰等,让打铁师傅加钢淬火,以便锋利好用。这些打铁师傅大部分是明水(今章丘)人,他们推着双排子小推车,一边是被褥干粮,另
  一边是打铁用的砧子及工具,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一般三个人,一个大师傅掌握火候,一个拉风箱和一个抡大锤的小徒弟。师傅们打铁,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童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玩捉迷藏,红红的炉火映着一个个稚嫩的脸庞,直到夜幕降临,爹娘唤我们回家吃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进了腊月门,古老的村庄便热闹起来,各种货郎轮流上场,南腔北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就像刚唱完京剧一会儿又来了河北梆子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悠扬悦耳,令人回味无穷。虽然那时物质生活非常贫乏,但那声声吆喝却醉了我的童年,至今仍在脑海萦绕。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靠鸡屁股过日子的农民,腰包也早已鼓了起来。超市商店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吃穿用都不愁,全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那一声声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湮灭在历史深处,渐行渐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吆喝声声醉童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