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破解发展瓶颈 推动乡村振兴

  (上接A1版)
  试点以来,禹城市共对64宗、13334亩土地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163宗、15733亩土地上实验新的征地流程,与101个村签订征地补偿资金代管合同,涉及金额2.8亿元,受益群众达4.3万人。新征土地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信访案件。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放开搞活,让农村闲置土地变资产
  “这是全省颁发的第一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颁发时间是2017年8月24日,有了证书我们企业不但可以安心发展,不断加大投资,而且可以用不动产权证抵押贷款,进一步加快发展。”在辛店镇万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产业育雏园内,公司负责人唐付平告诉记者。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交易,‘同地不同权’现象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闲置,我们充分利用试点机遇,尊重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民意愿,勇做‘破冰者’,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面推开,探索了就地入市、复垦调整入市、集中整治入市等多种办法,盘活了全市土地资源。”禹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苏兰武介绍。
  自2016年9月承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以来,禹城市通过出台制度,明确“谁来入市”“如何入市”“如何保障入市”等关键点,探索形成“同地同权、布局规范、增存统筹、公平公开、高效配置”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界定主体,明确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入市主体资格身份,赋予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抵押、作价入股、转让等权能,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权利。拓宽渠道,对符合规划、用途管制、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施就地入市;用好用活政策,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探索实施调整入市;将原农村居民点和闲置产业用地高标准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入市。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构建城乡统一的地价体系,创建二级市场交易规则,完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机制。
  位于房寺镇贾集村村南的为农服务中心是全省第一个通过作价(出资)入股形式进行入市建设的项目。“2018年8月31日,我们村用11.04亩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136万元,以入股形式和禹城市供销社共同建设为农服务中心项目,为周边1000多个蔬菜大棚种植户提供农资、技术支持和联系收购商。”李希和介绍。
  试点以来,禹城市通过零星分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形成指标2330亩,累计已有390宗、479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闲置资源变资产,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自我造血”,孕育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保障农民权益
  走进伦镇赵庄村村民马家清家中,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进行了精心装修,温馨舒适,谈起自己的收入情况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两口子打工一年最少能挣6万多元,土地流转费用加上自家田地的产出又得1万多元,土地入股合作社还能获得分红。”马家清给记者算账。马家清的美好生活直接受益于禹城市大力推进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赵庄村是典型的空心村、经济空壳村,通过‘宅改’试点,村里共拆除收回废弃宅基47处,盘活土地220余亩,集体每年增收4万余元,并发挥紧邻东君万头奶牛生态牧场和燧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优势,致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增加农民收入。”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说。
  自2017年12月以来,禹城市抓住“宅改”机遇,逐步探索形成“一规引领、两区同建、三权分置、全域有偿、多元保障”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模式。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2018年,禹城市筹措1000余万元,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方式,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城乡、产业、生态等各项规划,编制完成村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今年将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平台,进一步充实完善各项规划。
  试点以来,禹城坚持“全域有偿”原则,制定宅基地超占面积“13523”收费标准,严把宣传、审核、剖析、收费、退出、收益、督查七个关口,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由于宣传到位,2018年春天不到半月就全部完成全市765万元宅基地超占面积有偿使用费收缴。
  禹城市把“宅改”与“入市”紧密结合,保障农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界定农民宅基地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将零星、分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含农村宅基地)进行复垦后,形成指标,实行台账式管理,经禹城市政府审批后按计划异地调整到本乡镇产业集中区入市,共复垦土地形成指标2330亩,有效盘活了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力保障了入市项目用地。
  2018年8月15日,全省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座谈会在禹城召开,将禹城市“宅改”经验向全省进行了推介。
三项试点发力突破瓶颈制约,释放政策红利
  走进禹城市伦镇创新创业产业园,标准化的厂房整齐排列,厂房全部入驻了企业,车间内工人正在抓紧生产,车间外往来车辆穿梭、装卸货物。该产业育雏园规划建设面积1330亩,现已进驻企业58家,总投资10亿,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园区上千亩的土地指标都是通过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获得的,我们共激活长期闲置的破产企业、僵尸企业沉睡土地58宗、942亩,零星分散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调整入市404.42亩,一个上千亩的产业育雏园就建起来了。”禹城市伦镇党委书记秦飞龙说。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钱、地、人”矛盾,禹城市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打通了瓶颈制约,收到了明显效果。解决了乡村振兴“地从哪里出”的难题。借助“征收”,禹城市投资23.5亿元的中央创新区、投资82.8亿元的松果新能源等优质项目开花结果,百姓密切关注的民生项目均顺利落地。借助“入市”,先后保障了380余个项目顺利落地,实现投资53亿余元,解决就业人口2万余人,增加税收1.8亿元;借助“宅改”,唤醒了沉睡资源,特别是通过积极探索零星、分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含农村宅基地)复垦调整入市,盘活了闲置资源。解决了“钱从哪里来”难题。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禹城市实现集体收益2.9亿元,极大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共办理55宗、5034万元,保障了农村产业发展和企业正常运营。解决了乡村振兴“人往哪里去”难题。通过“入市”“宅改”统筹,推进“三区同建”,近年来,禹城建设农业园区86个,产业育雏园9个,实现了广大农民家门口就业。解决了乡村振兴“组织如何强”难题,通过试点改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从‘征收’单项突进,到‘征收’‘入市’双项耦合,再到‘征收’‘入市’‘宅改’三项统筹,充分释放了政策红利,创出了具有鲁西北平原地区特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禹城经验’,受到中央、省、市领导充分认可。今后我们在前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力争创出更多好经验好做法,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新动能。”滕海强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破解发展瓶颈 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