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近年,我市保持艾滋病持续低流行态势,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
早诊早治是防治关键
  □本报记者刘潇滕璐 本报通讯员张媛媛
  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11月27日,记者从德州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艾滋病一直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患病人群职业也更多元化。
现象:患病人群职业多元化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一旦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不断繁殖,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组织器官损伤,造成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系统病变等,最后导致死亡。自1981年全球发现首例感染者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市艾滋病一直呈低流行水平,但自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病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德州市疾控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科长王洁介绍,患病人群主要以男性和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8.5:1;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占95.4%,其中同性传播占56.3%,异性占39.1%。从感染、发病群体来看,患病人群的职业也更多元化,工人、农民、干部、个体从业者、学生等人群中均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防控:建成三级实验室检测网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其中,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指以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以通过怀孕、分娩和乳汁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无异,因此,决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像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等高危人群,都要主动进行咨询检测。 ”王洁称。
  根据我国2018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分析,平均每小时新发现1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提高艾滋病早期发现能力,我市致力于打造艾滋病三级实验室检测网络,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60家,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检测点134家,覆盖全市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各级疾控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为个人提供自愿咨询检测,全市34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每年开展咨询检测达1.2万余人次。
  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也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通过全市各级疾控、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努力,高危人群主动检测意识明显增强,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被发现,并及时接受治疗,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病情的蔓延。 ”王洁说,除此,我市还对这类人群进行定期随访检测,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
预防:正常接触不会被感染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但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发现得早,治疗得早,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完全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王洁看来,广大市民没必要谈艾色变,因为对健康人来说,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正常接触不会被感染。比如,与他们握手、拥抱和共同进餐、工作等都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只能在血液和体液的活细胞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病毒很快死亡。 ”王洁说。
  当有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时,要不歧视,不排斥,尽量给予温暖和关怀。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全面落实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将生活困难的患病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民政部门还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发放福利,每名儿童每月可领取920元的补助,一直到18周岁或大学毕业。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护?王洁建议,首先,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其次,远离毒品,也有利于远离艾滋病。共用注射器是造成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血液传播。再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早诊早治是防治关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