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义渡口镇大李村第一书记贾生珍助村庄成立合作社提升“造血”能力——
“迈过门槛更要迈进心坎”
  □本报记者徐冬晓本报通讯员王书胜位龙田
10月29日,市派驻陵城区义渡口镇大李村第一书记贾生珍和村党支部书记李功华一起来到村民李天云家,将1万元工资递到他手中。“今年秋收,开着贾书记给村里置办的玉米收割机,收割了20天挣了这么多钱,感谢咱第一书记。 ”拿着现金,李天云高兴不已。
  李天云所说的玉米收割机是贾生珍今年协调派出单位为村里购买的。今年52岁的贾生珍是山东高速德州运管中心的一名路管员,去年4月到大李村任第一书记。他坚持“迈过门槛更要迈进心坎”,采取与党员干部座谈、逐户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大李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规划和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贾生珍了解到村集体缺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村民产业种植结构单一、增收存在局限性后,就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帮助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上。去年9月,他带领大李村党支部成立康丰土地股份合作社,一期流转土地110亩种植强筋小麦,实现了村民集体双增收。今年又流转了120亩土地,目前已有47户村民入社,230亩入社土地全部种植优质强筋小麦,预计明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万余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避免“帮扶停活力止”的现象,贾生珍在“造血”提升上动脑筋、想办法,又积极协调山东高速德州运营中心出资40万元,为大李村购置了一台小麦收割机和一台玉米收割机,为村民夏秋两季减少人工成本。
  贾生珍介绍说,麦收时节,本村农户用小麦收割机每亩收割费用为40元,比市场价低30元;秋收季节,他们可以免费给本村及周边农户收割玉米,只收取玉米秸秆,按照市场价农户每亩地能节省80元。
  “俺家一共8亩地,光夏秋两季的人工成本就省下了880块钱,而且还免费把玉米拉到家门口,省心又省力。 ”该村村民李建立高兴地说。
  不仅村民得了实惠,村集体也有了收入,他们把回收的1300万公斤玉米秸秆做成青贮饲料储存起来,等到价格合适的时候出售给养殖户。今年以来,两台收割机为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最近,贾生珍又忙活着给村里改造农田灌溉设施。对于村庄未来的发展,他也有了新的计划:“今年攒了不少种植经验,我们计划发展一下养殖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早日把大李村建设成美丽乡村,让村民更有幸福感。 ”贾生珍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迈过门槛更要迈进心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三农】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