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标志性建筑——黄河楼
采风团在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采访
打渔张森林公园花朝园内的黄河生态文化长廊
十里荷塘景区
□本报记者屈大鹏杨鸣宇
黄河落天走东海,在滨州,穿城而过。
她,虽淹没了这里的两座县城,却孵化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一家世界500强、五家中国500强企业。从盐碱如雪的“苦海沿边”,到星光璀璨的黄河明珠、生态绿洲,这里的征途艰难而辉煌!
今日黄河两岸,高端铝、高端化工、高效生态纺织、食品加工和畜牧水产业在全国版图上熠熠生辉;黄河畔,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等城市“发动机”崭新亮相;四环五海的规划,黄河之星、十里荷塘、打渔张等湿地园林扮靓市民生活。
按照“富强滨州”建设的总体布局,滨州着眼将“黄河”元素转换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黄河治理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蒲城水乡、秀林虾塘、九曲玉带、千里画卷”的美丽景象,正呈现于眼前。
既沿黄又沿海的滨州,不负黄河的馈赠!
引黄治碱 魏武挥鞭的苦海沿边已是粮丰林茂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吟此诗,人们品到的往往只是山海风光,却不清楚碣石山下滨州百姓的生活常态。“不渴?喝喝就渴了!”这是那一带百姓曾经常说的笑话。背后,却是祖祖辈辈的凄凉:老井、池塘里全是苦咸水。他们发明了“屋檐窖”用来接雨水,待客的时候才舍得喝两口。谁家有一缸甜水,等于有了彩礼、有了嫁妆。再看庄稼地,越往北越盐碱,地上仿佛铺了厚厚的“雪”。
怎么办?引黄!
小开河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30万亩,设计引水流量60m3/s,于1998年底建成通水。它采取了大比降远距离输沙技术,将沉沙池设在灌区中游,在全国开创了远距离输沙的先例,实现了引黄灌区的沉沙池无沙化目标。这一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开河灌区承担着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的重任,解决了近50万人祖祖辈辈喝苦咸水的问题,支撑了以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为代表的工业用水。多年来,该灌区将近百公里干渠建设成为“林水一体、荷香四溢”的绿色景观长廊。 2017年12月,获批“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现为中国灌区协会理事单位、国际灌排协会会员。
短短20年,小开河让沿线从“碱蓬满地”变成“鸟类乐园”,展现了滨州水利人用行动演绎黄河三角洲的“塞罕坝”精神。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的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年增粮食1.8亿公斤,棉花近0.5亿公斤,《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栏目先后进行了报道。
小开河之外,还有簸箕李、胡楼、道旭、韩敦、打渔张等引黄渠……黄河已成为滨州最主要的客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目前,全市建有引黄水闸14座,拥有万亩以上引黄灌区13处,灌溉面积580多万亩、补源面积20万亩,多年年均引黄河水12亿立方米,受益人口360万人,引黄供水范围覆盖全市95%以上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在北部重盐碱地改良和河湖水系生态用水调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打渔张引黄闸则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渠首,对保障胶东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内河 母亲河文化完全融入市民生活
黄河·滨州,千年情未了。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燕生东说,古代四渎之黄河、济水都从滨州流过。在三千多年的历史文献上看,黄河与滨州的交集至少有两千多年。滨州是夏商周等中原王朝最早接触和经略海洋的地区之一,又是殷墟时期商王朝的制盐中心和我国食盐官营最早的地区,渔盐之利也成为齐国强盛的重要经济基础。
但黄河这个“母亲”脾气很大。 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后,就淹没了滨州的两座县城:齐东县城、蒲台县城。
在河滩村,黄河水患是何种惨状?是“哭爹喊娘、家破人亡! ”是几代人营建的房舍毁于一旦,是全村人寄人篱下,是芦蓬、沙里旺等草根充饥。他们或投亲靠友,或下东洼,甚至闯关东……由于洪水“碾压”,甜水井被掩埋,全成了苦水、咸水!
同时,“隔河如隔山,一趟好几天,踩冰淌冷汗,如过鬼门关”。被这道“悬河”横亘东西,南北两望,滨州人苦其久矣。建桥,成为滨州人破解困局的终极选择。
1972年10月10日,北镇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它改变了黄河河口无桥闸的历史,成为当时黄河下游最壮观的大桥。 1976年1月15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独立第七团一大队7225号运-5飞机受中央委托,将周恩来总理的骨灰播撒在这座大桥的上空。
目前,滨州境内建成通车的黄河大桥共有四座,其他三座分别是滨博高速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滨州公铁两用特大桥、惠青黄河公路大桥。此外,滨州黄河大桥、沾临高速黄河大桥正在火热建设中。正因此,北岸的滨城区与南岸的高新区抬腿就到,再加上宽阔的黄河大道,让母亲河真正成了这座城的内河、景观河。
在水利保障下,沿黄村民“淤地整治”,四环五海、三十六湖、七十二桥的城市规划让这里引领全国城市规划之风气,引黄而成的中海国家水利风景区、秦皇河水利风景区等湿地成为城市之肺。
今天,跳出传统种植模式,滨州沿黄文旅方兴未艾。
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工程,1951年由苏联专家设计,1956年动工建成引黄闸。在那,今天有植物100余种,鸟类40余种,乔木林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3%,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瞧,黄河之星生态园让小街村从过去的“黄河渡口”变成集果蔬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看,十里荷塘景区26种观赏荷花7万余株,荷塘面积达500亩。乘小火车穿越花海、荷花池,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望,博兴乔庄南美白对虾千亩以上养殖基地有11个,2019年乔庄镇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
城市“发动机”科技园借力黄河力量蓄势待发
母亲河畔,栽下金梧桐,引得凤凰来。崭新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是未来的城市“发动机”。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滨州的“牛鼻子”工程。从去年初提出战略构想、当年9月领衔全市重大项目强势开工,假期不停步、疫情不停工,仅10个月,一期工程全部主体封顶、首批机构入驻签约,创造了滨州速度、滨州效率。
它是个“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区域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它既是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加快成势的鲜明印证,也是滨州人行、滨州人能、滨州人成的有力证明,更是落实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攻坚担当。“进场就开工”“起跑就是冲刺”“饱和施工法”“全员作战”“压茬施工”“有问题现场办即刻办”“人人都是施工方”等理念,都成为那独树一帜、带头创新的关键词。
目前,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洽谈各类研发、服务等机构300多家,其中有明确进驻意向的超过一半,进驻对象以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商务服务机构为主。其中,一流团队、高端人才云集,如海归博士后,北京大学、东华大学的科创团队,中关村的跨界创新联盟,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侯帅,一名英国博士后,曾加入英国国家制造技术中心,是世界第一台增减材一体化设备的核心参与者。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他说:“我已融入滨州干事创业的大家庭中,已是地地道道的滨州人! ”
而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总投资约85亿元,由魏桥创业集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三方合作建设,是2020年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也是滨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富强滨州”的重要战略项目。
其中,科教园包括魏桥国科滨州研究院和渤海科技大学,服务配套区包括人才社区和K12学校。渤海科技大学项目是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的核心板块,将按照“7+1”模式,设置智能制造与大数据、新能源、金属材料、纺织材料、环境、高端化学、设计营销和企业管理学院,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将建成可容纳1万名在校生的一流工科类大学。该项目对造福滨州人民、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借势孙子智慧,打造“黄河智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蕴藉着黄河力量、黄河智慧,将成为城市的未来动力源!
苦海沿边,崛起一颗黄河明珠。今天,拥河而居的滨州,正汇聚“黄河”新动能,奏响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黄钟大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