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临邑智慧农业大棚帮百余村民家门口就业——
留守妇女变身技术工
□本报记者张志宁董天力本报通讯员闫超

▲任晓芳(左)同记者一起察看番茄长势


  “这一茬是今年9月开始种植的,11月底便可采摘。 ”11月3日,走进临邑县智慧农业大棚时,植保员任晓芳正穿梭在行垄间检查番茄的生长情况。
  今年35岁的任晓芳,是临南镇赵家村人,初中毕业后,在青岛、天津等地打了几年工。自从2007年孩子出生后,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她只能抽时间在家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
  2016年9月,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浩丰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包建设凯盛浩丰德州(临邑)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园区总占地面积1154亩,计划总投资11亿元,规划建设8个生产型现代化智能温室。 2017年10月,首个占地105亩的临邑县智慧农业大棚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当时国内单体占地面积最大的智慧农业大棚。
  智慧农业大棚紧挨着赵家村,项目建成后园区吸引周边村民就业。得知智慧大棚招工的消息后,任晓芳第一个报了名,经过培训后顺利上了岗,成为一名采摘工。
  虽然之前对大棚的现代化程度有一定了解,但走进大棚后,任晓芳还是表示“傻了眼”:物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分布在大棚内的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传感节点,可实时采集棚内环境信息……“只要肯认真学习,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眼前的一切没有把任晓芳吓倒,在干好本职工作后,只要稍有时间,她就向大棚内的工艺员、植保员等人员学习。看到任晓芳勤奋好学,大棚管理人员给她送来培训资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初,经过层层考核和技术测试,任晓芳成为一名合格的植保员,并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像任晓芳一样,园区已帮助百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一天工资100多元,连同午餐补助及考核奖励,每个月收入近4000元,工作不累还能照顾家里。 ”任晓芳坦言,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有了稳定的收入,通过这份工作,更让她认识到只要肯努力,一切都能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留守妇女变身技术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专题采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