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西李古寺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种植谷子,村集体一年增收60余万元——
谷穗飘香富了民
作者:尹晓燕本报

收割前,马守良(中)与合作社管理员查看谷子成熟情况。记者尹晓燕摄


  □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吴华
  金秋风起谷飘香。 10月24日,随着最后一亩谷子归仓,武城县李古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千余亩谷子全部收获完毕。“去年一亩收了700斤,今年能达到750斤,大伙儿干劲儿更足了。 ”合作社管理员张光涛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
  今年55岁的张光涛,是郝王庄镇西李古寺村村民,90岁的母亲多年瘫痪在床,妻子患脑血栓行动不便,为了照顾二人,张光涛无法外出打工,仅靠种地养家糊口,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村党支部领创办了合作社,张光涛把家里的地入股了合作社,每年每亩能拿到1000元分红,他还当起了管理员,负责管理400多亩地,工资加分红去年一年就收入了2万多元。“现在不仅脱了贫,咱还要奔小康。 ”张光涛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西李古寺村有276户800多口人,因缺乏特色产业,年轻村民外出打工,上了年纪的在家种地,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曾是扶贫工作重点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良上任后,村党支部领创办了武城县李古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对于发展什么产业,如何能保障村民稳定增收,心里真是没底。 ”马守良回忆道,大伙儿一商量,头一年,先发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小范围村民,用土地入股合作社,种植小麦、玉米。虽说有500多亩,但不是成方连片,大型机械作业不便,没有规模种植优势,最终收获时,又成了自家收自家的。
  第一年的失败经验让马守良意识到,要么找准种植方向大规模流转,要么就彻底放弃发展合作社的想法。“想要改变村里境况,就必须得发展好这个合作社,不下决心拼一下怎能轻易认输? ”曾经自己做过生意的马守良盘算了一下,自己还有些家底,即便地里颗粒无收,也能保证村民两年的土地入股分红,那就再试两年。
  不同于第一年的小规模流转,而是发动全村村民参与入股。“没想到村民积极性很高,全村一共1932亩地,一下就流转了1865亩。 ”马守良介绍说,分红基本与村民自己种地的收入相持平,但他们不用再为种地费心费力,可以腾出手来放心务工。
  2018年麦收后,合作社第一次大规模种植了玉米,虽获丰收,但效益并不可观。“给村民分红后,几乎没有结余。 ”马守良意识到,还是要从发展特色种植上找出路。听闻附近河北东光、阜城等地种植的谷子产量可观、效益不错,而且本村也有人种植过谷子,他带着几名村干部一起去河北考察,详细了解谷子的种植技术。去年春天,合作社购置了20多台(套)大型机械,利用一处曾经外租给企业、如今闲置的厂房作为“大本营”,种植了1500多亩谷子,其余种植了红薯、金银花等。
  “合作社大规模流转种植,不能只在‘种’上下功夫,还得‘管’好。 ”马守良将开办企业的管理经验应用到了合作社上来,专门成立了团队负责管理,设有1名监督员、4名管理员,管理员下分设8名小组长,日常所需工人基本都是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
  71岁的马长明,曾任村委会主任,在村民中威望较高,负责监督耕种及用工情况。前两天,谷子收割后地里开始深耕,他拿着尺子到地里量,深耕不达标重新返工。“对日常用工,按照合作社种植管理人员提出、监督人员审查的原则进行,保障公正公平。 ”马长明介绍,对于管理员的工资绩效,则结合上一年度产量、用工等情况按地块估算出基础的产出效益,超出的奖励,低的按实际核算,激发管理人员提高效率。
  去年,第一季谷子喜获丰收,合作社收入了220万元,村集体增收61万元。比起谷子,种植红薯用工多、效益较低,但今年马守良仍坚持种植了200亩红薯,“村民把地都流转了,年纪大的不能外出务工,得让他们有份工作多份收入。 ”
  年过7旬的张光远就经常在合作社打工:“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给机械放种子加化肥,一天80块钱,活儿不累还能在家门口挣些钱。 ”
  合作社效益可观,村民的福利也提高了。清洁煤一吨补贴265元,医疗保险每人补贴100元,每年评选文明户,也相应给予奖励。“现在村民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马守良说,目前,合作社申请了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了“利谷食”商标,计划年底前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完成小米初加工。在县工商联的牵头下,合作社与县里的两个行业协会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同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未来合作社效益将更加可观。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谷穗飘香富了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