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王庄镇举办“百企帮百村”对接恳谈会
镇领导慰问贫困老人(资料图)
帮扶责任人走访贫困户(资料图)
游客采摘葡萄
冬蜜桃喜获丰收(资料图)
□本报记者王露本报通讯员苏晓楠单良
徽王庄镇位于德州市陵城区西北部,总面积105.5平方公里,辖90个行政村,总人口4万余人。
徽王庄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民营经济两大工程。2003年步入德州市一类乡镇行列。现有玫瑰香葡萄观光旅游园1处,黑提葡萄科技示范园1处,果品交易专业市场1处,综合农贸市场6处。近年来建设的徽王民营工业园,已有德州环亚公路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华奥塑业有限公司耐磨材料生产项目、旭东制粉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粮食深加工项目等10余家企业、项目入驻,其中华奥塑业连续2年被列入“市级重点项目”。
该镇连续荣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镇”“全市信访三无乡镇”“全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乡镇”等称号。
“我们围绕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这一目标,坚持不懈加强产业、就业帮扶举措,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产业兴带动群众奔小康。”8月17日,陵城区徽王庄镇党委书记郑宪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底气。这几年,徽王庄镇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建档立卡贫困户278户585人全部实现脱贫,村民钱袋子鼓了,幸福感增强了,“产业列车”正载着老百姓奔驰在小康路上。徽王庄镇党委、政府从自身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结合农业合作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种养殖等,因村施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等中心任务,励精图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正实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瞄准特色产业
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助农增收
8月17日,记者走进徽王镇郭庄村玫瑰香葡萄种植大棚,红得发紫的葡萄掩映在繁密的叶子中,处处弥漫着甜甜的果香,沁人心脾。
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时节,郭庄村大棚种植户马振西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马振西种植葡萄30多年了,以前都是露天种植,遇到雨季,葡萄容易烂在地里。 3年前他种植了4亩大棚葡萄。“今年产量可以,价格也行,1公斤最高能卖到16元钱,头茬能赚四五万元钱。 ”马振西美滋滋地说。
徽王庄镇是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区域内种植着葡萄、苹果、冬蜜桃、太阳杏等多种水果。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原则,采取“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林果种植业。目前,郭庄村、南邢村、薛庄村等发展成为葡萄种植专业村,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量1.2万吨。薛庄村借助村内现有的树龄300年以上的180余棵古桑树和500余亩玫瑰香葡萄基地,规划实施以广阔田野与绿色村庄为基础,以葡萄及桑葚采摘为依托的“林果之乡·多彩薛庄”美丽休闲乡村游项目。
徽王庄镇实施品牌战略和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聘请技术人员从栽培管理技术做起,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管理。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助农增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该镇引导种植户成立葡萄销售合作社,通过集中收购、统一筛检、统一包装的方式与城市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相对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持续推动,目前,该镇葡萄、冬蜜桃、苹果、桑葚、杏等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高标准冬暖式大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三四月份“赏樱花”、五六月份“采桑葚”、七八月份“摘葡萄”、十月“品冬桃”的乡村旅游特色。
徽王庄镇最大化发挥项目带动脱贫作用,确保了扶贫产业项目分红到户,长期稳定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孙士官村一期已建成12个高标准冬暖式大棚,今年计划新建50个,其中12个大棚正在建设中。他们与山东美瑞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公司化管理模式,由美瑞农业有限公司负责棚体搭建、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蔬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美瑞农业有限公司与北京、上海等客商建立合作,按照客商需求实行订单种植,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巩固脱贫成果
建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顾家两不误
“决战脱贫攻坚,不能止步于‘摘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困难群众有岗有为,主动作为,扶贫事业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巩固脱贫已经取得的成果,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 ”郑宪亮说。
徽王庄镇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确保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基本稳定。“两不愁三保障”是检验脱贫的硬指标,现在该镇贫困人口“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该镇围绕“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坚持不懈加强产业、就业等帮扶,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解除贫困群众后顾之忧。“能在老家的厂里上班,既能照顾家里,每个月还有固定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徽王庄镇官道孙村村民孙吉全说,他妻子常年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在打工的同时他可以腾出时间照顾家里。
2017年以来,徽王庄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在王淮庵村沃达家庭农场和官道孙村佳音禾电子厂建立起专门的扶贫车间,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与企业进行双向对接,企业每安置1名贫困群众,可获得5万元扶贫信贷资金。经镇政府牵线搭桥,沃达家庭农场雇用贫困人员6名,获得30万元扶贫信贷资金,用于购置大型农机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佳音禾电子厂雇用3名贫困人员,获得15万元扶贫信贷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我们优先支持贫困群众务工就业,鼓励企业更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竭尽全力让贫困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徽王庄镇镇长穆秀智介绍说。 2018年5月,沃达家庭农场、佳音禾电子厂扶贫车间被评为市级扶贫车间。“一定要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尽最大努力,给贫困户以最大支持。 ”今年5月7日,在徽王庄镇召开的“百企帮百村”对接恳谈会上,陵城区鸿源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申青太说。
今年徽王庄镇结合实际,群策群力,推出“百企帮百村”企地合力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激发企业参与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帮扶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村民可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已有13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3个村庄。
强化机制保障
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家原来住的房子刮风下雨时漏雨,你看现在的环境多好,屋里亮亮堂堂的,院子也宽敞,刮风下雨也不怕了。现在村里环境也好了,门口就是硬化路,环境干净,风景也好。 ”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西王奇村的徐万治一家住进了新房,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6月,我们村通过危房改造,实现了全村没有危房、没有破旧圈舍的目标。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是硬化路面,村民对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很满意。 ”西王奇村党支部书记徐正荣介绍说。
从全力冲刺脱贫,到巩固提高不返贫,徽王庄镇广大干部群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鼓作气、精准施策,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奔小康路上掉队。该镇高标准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方面狠抓工程进度,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强力推进;另一方面狠抓工程质量,严控建设标准,切实按照施工一户、验收一户、合格一户的要求,严格确定危改对象和危房等级。截至目前,已完成脱贫不享受政策48户危房改造、脱贫享受政策136户危房改造。
徽王庄镇着眼于培育内生动力,通过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等方式,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扶贫举措落地、落实,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采用开发式扶贫方式,实施扶贫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确保产业扶贫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同时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通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兜底解决贫困问题。
冬季过冬的棉衣棉被、疫情期间的防控物资、雨季的住房安全……在帮扶责任人的笔记本上都清晰地记录着。一村一联络、一户一本账,村“两委”与帮扶责任人积极开展对接,建立微信群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帮扶责任人人手1本帮扶手册,专门记录贫困户基本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等。开展“洁净扶贫”工作,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按照“三有三净”的标准进行清理提升。保洁员定期上门对生活无法自理及年迈的贫困人员打扫卫生;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为贫困户粉刷墙面,购买家具、被褥等。同时向贫困户宣讲健康知识,引导大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徽王庄镇党委、政府聚焦贫困人口动态监测与调整,开展“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自查与评估,每月至少举办1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压实工作责任,帮扶干部不搞花架子,不玩数字游戏,以务实作风凝聚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多次组织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召开政策落地督导会,强化部门协同,确保行业扶贫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医疗保险,建档立卡享受政策的585名贫困群众的补贴全部按时按标准下发;推进评残下乡上门行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0人完成“家门口”评定残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