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上接1版)
  (上接1版)申请授权专利355项,实现销售收入38.83亿元,成为引领支撑全市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市级人才工程为引领,各县市区也都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策划实施特色工程,构建起市、县有序衔接、全面覆盖,错位发展、梯次支持的工程体系,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同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完善引才用才机制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作为我市第三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引进的人才项目,由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嗣良领衔的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局调控葡萄糖酸钠绿色生物制造项目已经成功落地转化,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我们与张教授的合作采取的是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近几年公司持续引进了包括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5名专家教授,作为公司创新发展的‘科技导师’,为公司研发注入强劲动力。 ”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赵伟介绍。
  在德建集团,记者见到了桂林理工大学2016届硕士毕业生张坚,张坚能到德州扎根发展,直接得益于我市的人才政策。他表示,“2016年7月我入职德建集团,每月可享受2000元的大学生补贴。今年是我来德州的第五年了,经过这几年奋斗,在这里我有了落脚的地方,也找到了归属感。 ”近三年来,德建集团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2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30人。
  我市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先后出台人才政策“黄金30条”“人才改革25条”“企业家队伍建设12条”“乡村人才振兴20条”“大学生引进17条”等政策措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连续5年市级人才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5%以上,2019年市级兑现落实人才扶持奖励资金8800万元。
  我市持续提升人才开放合作水平,成功举办4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去年升格为省政府主办,吸引大批人才、技术、项目汇聚德州。前3届活动共签订合作项目740个,目前取得实质性进展226个,完成投资82.4亿元,引进人才626人,授权专利154项,获得奖项132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8.5亿元。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北依京津、南靠济南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冀济人才资源外溢辐射。去年启动实施“假日专家”工程,支持各类人才不变身份、不转户口、不转档案、不限时间,自由便捷来德州创新创业。先后争取4批61名高层次人才来我市挂任科技副职,一大批急需紧缺人才来往于高校院所和我市用人单位之间灵活开展合作,仅院士就达56人。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服务人才近悦远来
  5月13日上午,德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专员来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把首张“德州惠才卡”送到焦文华博士手中。焦文华博士是深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人选,属于德州市高层次人才,凭借这张卡可以享受户籍办理、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工商、税务等20余项绿色通道便捷服务。当天,我市共有38人与焦文华博士一样领到了“德州惠才卡”。据了解,截至5月底,全市共有339名高层次人才领到首批“德州惠才卡”。
  我市坚持把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作为提升综合竞争优势的关键,大力营造远者来、近者悦的良好环境。我市先后打造了3700平方米的高水平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信息化办公系统,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在项目申报、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保姆式”便捷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市建成人才公寓150余万平方米,每个县市区都建有人才公寓,不断提升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今年市委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列为12个重点领域攻坚任务之一,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建立留才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保障,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全市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提出,狠抓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向工业聚合,精心打造一支懂技术、善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引才留才,要在政策、平台、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吸附力的人才环境。”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志强介绍说,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进一步创新政策体系、搭建成长平台、优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引才留才机制,不断壮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上接1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看天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