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于集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作者:张志宁
  本报讯 (记者张志宁通讯员张新月)5月22日,在陵城区于集乡付家庙村村头的甘蔗田,阵阵微风翻起层层绿浪。“我们4月底开始种植的甘蔗,再过4个多月,这片甘蔗田就能给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这可是‘金疙瘩’。 ”望着喜人的场景,村党支部书记郭宝刚高兴地合不拢嘴。
  付家庙村人口1200人,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30万元左右。今年初,陵城区制定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规划,明确提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达到30%的目标。“付家庙是全乡标杆,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宜的致富路径,带领更多村庄走上富裕路。 ”为寻找适宜的致富项目,郭宝刚带领村民到潍坊、聊城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到甘蔗易种植、产量高、销路好后,便流转5.7亩土地,进行甘蔗种植。甘蔗成熟后他们还将举办采摘活动。据当前市场价格预算,每颗甘蔗采摘费约10元钱,刨去土地流转费及苗木等成本,仅此一项村级集体预计增收10万元。
  付家庙村进行甘蔗种植,仅为于集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村级集体增收的一个缩影。
  于集乡共辖38个村,是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因个别村庄致富项目少、缺少产业支撑等原因,造成部分村庄村集体收入较低。针对这一现状,去年7月,该乡成立为农服务中心,每个村党支部也牵头成立为农服务站,为群众提供技术辅导、飞防服务等。在此基础上,于集乡为农服务中心与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直接从厂家订购肥料并通过各村服务站为群众发货,不仅为群众降低了肥料采购价格,作为对接服务机构的村为农服务站,中农集团根据订货量另行支付服务费。不到一年的时间,服务站在38个村实现全覆盖,服务面积超过2万亩,仅去年一季所有村集体平均增收过万元。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三资”全面清理,对村集体新签订的承包合同进行审核把关,摸清底细亮家底,清理“三资”激活村级集体经济。
  在确保各村村集体有稳定收入的同时,今年于集乡党委政府又有了新打算:针对各村发展实际,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通过差异化生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全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围绕这一思路,于集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庄走访调研,了解各村庄发展基础和村民发展意愿,挖掘地域特色,“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瓜果、高效农业等新兴业态。经持续推动,张五开村种植优质白菜种和有机蔬菜,打造高端蔬菜种植基地;王杠村大规模种植中草药,提升农业种植效益……
  截至目前,于集乡特色种植及养殖产品20余个,年平均为村级集体增收过万元。特色种植养殖成为该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村一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基层三农】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