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百姓宣讲接地气才能入脑入心
  □张明昭
  百姓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通中央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今年,我市百姓宣讲团成员都来自基层,有来自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有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有基层服务期限届满面临重新选择的包片干部、有从村党支部书记退下来依然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老党员、有热心村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村妇女……他们讲故事,用传统曲艺的形式赋予新时代内容,颂扬美丽祖国,讴歌新时代,让理论宣讲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功效,把理论灌输变为故事感染,把硬性要求变为适时启发,真正让群众在聆听的同时受感染、受教育、受启迪。
  双向互动当基调。在宣讲时,要真正把群众作为宣讲的主体,以心交心、以心换心、以心暖心,打通心理认知距离;要在话题认知度、契合度、共鸣度上下功夫,把自己想讲的与群众想听的巧妙结合,把“陈情”与“说理”紧密结合,变“独奏曲”为“交响乐”,润物无声地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纳。
  身边事例作支撑。一味地概念化宣讲,不仅不能让基层群众坐得住、听得进,反而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天边不如身边,要善于拿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说事”,百姓宣讲的作品,都是他们自己采编、自己表演,作品来自群众、来自生活。话,简练、实在;情,热烈、真挚,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信手拈来作为观点的重要支撑,使宣讲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受众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
  乡音土语为纽带。采取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生动幽默、朴实无华的话语,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土洋结合、有高有低、有唱有和。用方言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草根语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使理论更加形象化。百姓宣讲团通过西河大鼓、相声、快板快书、评书、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进行宣讲,变“单一说教”为“生动说唱”,真正让受众坐得住、听得懂,确保收到宣讲实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姓宣讲接地气才能入脑入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