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精准匹配助企走出“科技范”
——纺织产业对接专场侧记
作者:董建新


  □本报记者董建新
  6月4日,2019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纺织产业对接专场举行。对接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东华大学、青岛大学、西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专家教授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内相关产业企业人员共15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纺织产业发展。
  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新技术、非接触式三维人体集群数据应用、荧光指示纳米抗菌剂……不少纺织产业的前沿技术、理念在对接会上一一呈现,令人目不暇接。
  夏津因植棉著称全国,素有“银夏津”之美誉。作为此次对接会的主办方,夏津可谓“做足了功课”,为确保对接项目“留得下,引得来”,夏津特意组织了52家本土企业参与对接,现场气氛热烈。“这样的前沿技术我们平时难得一见,今天能有专家来推介路演,不但开阔了大家眼界,有些项目还与企业发展十分契合。 ”在听完西南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张同华的复合结构纱线技术产品项目推介后,山东鑫瑞娜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杰难掩激动之情。
  与贺杰一样,参加对接会的纺织企业各个有备而来。夏津瑞鑫纺织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李建拿着新产品样布,向青岛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夏延致取起了经。“当前纺织企业发展存在同质化问题,谁的产品能在科技创新中先行一步,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夏延致坦言。
  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的分级抗菌亚微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此次对接会的“重头戏”。通过PPT,夏津县副县长陶海腾进行了详细推介,“东华大学与企业联合组建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就分级抗菌亚微米复合棉纤维产品进行研发和再创新,项目投产后,可以提高公司整体科研水平,极大提高企业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陶海腾介绍说。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覃小红全程参与项目研发,对于纺织产业发展,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是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覃小红说,东华大学从2012年开始就与夏津开展产学研合作,多名专家教授先后多次走访当地企业,提供专家咨询,帮助开展新产品设计、新品种研发。“这次对接会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精准’。主办方围绕未来纺织产业发展方向,直奔主题、开门见山,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需求高度互补,这给双方下一步合作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覃小红表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精准匹配助企走出“科技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