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支部聚力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才玉璞
作者:作者系夏津县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是基础,党建是保障。夏津县坚持党建引领,支部聚力,通过“1+4+N”联建共享机制打破村庄土地界限,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组织引导农村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产业,“组团”对接高层次人才促产业升级,实现效益提升、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效果。
  “1”即,坚持党建统领,“一镇一品”,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托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夏津县根据每个乡镇的产业特点,按照“村庄(企)联合、强弱共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思路,组织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69家,整合家庭承包经营型的农村合作社1100余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统筹整合镇域村级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贫困群众)等经济主体,壮大产业规模,形成品牌优势。
  “4”即,以党建集约统筹各类生产要素,为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提供人才、资金、服务、市场“四大支撑”,增强竞争实力。充分发挥党的政策、组织、资源优势,把县域各类生产要素聚集起来,按照“需要什么提供什么”的思路,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发展壮大。
  一是积极提供人才支撑。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的产业需求,坚持一条产业链对接一批高校院所。县委、县政府进行顶层设计,乡镇党委、政府牵线搭台,与相应领域的高校院所对接,在种养、加工、营销等方面给予技术培训指导,同时,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选聘20名对口技术人才担任科技副镇长,建设50处乡村人才公寓,确保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专家,实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农村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引导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其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县里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集体经营项目,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并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征、免征优惠政策。县财政出资3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在县农行、县农商行、县邮储银行和胶东村镇银行等4家银行开展农担业务,有效撬动3亿元涉农贷款业务投向村级集体经济,为全县652户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发展无门路”等问题。
  三是积极提供服务支撑。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实际搞好调研,制定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对村级集体综合体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县里集中投资1058万元成立县级为农服务中心和15个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指导和专项服务,在立项、办证、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县里成立农机技术、种养殖技术、企业兼职等服务队,一个产业链条配备一个服务队,强化指导服务。村级成立服务中介,统一联系用工单位、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统一签订用工合同,为农户和其他经营主体有偿提供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科技指导、代耕代种代收、用工劳务等方面的服务,集中解决经济综合体发展中的难题。
  四是积极提供市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以及互联网金融、众筹、PPP等新工具和新模式,引导工商资本注入农业农村,建立农、林、牧、渔等产品专门供应基地、产业园区、产品销售集散地等。比如,中贸农产品综合商贸园,集农产品集散、电子商务、仓储交易、冷链物流、可追溯体系于一体,推广千余个农产品品牌,年交易量可达20万吨,交易额达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N”即,以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为平台,辐射带动“N”个村庄联合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力凝聚力,更好的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利用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这个纽带平台,把各个村庄、支部、合作社联合起来、统一起来,形成“一村带多村”抱团发展、协同发展的产业新型格局。
  通过党建引领培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产业体系,夏津县村级集体增收920多万元,充分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农村党支部发展的意识更强了,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8万余人,1000余名贫困户实现固定收益。
(作者系夏津县委书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支部聚力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