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投资5400万元引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设备,实现生产全程实时监控——
温多利:从制造到“智造”

员工通过扫描轴线上二维码查询正在生产的产品信息


  □本报记者彭彦花本报通讯员王彦玲宋超
  5月25日,记者在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温多利遮阳材料(德州)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内全部机器采用自主开发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网,机器显示屏上可即时查询正在生产的产品信息,国外客户也通过手机APP即时查询自己订单产品的生产信息。“这是我们本次技改项目的重点之一,增加自动化和信息化设备,让机器长手,让系统长脑,让数据共享,让信息自动化技术助力传统纺织产业升级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该公司董事长赵国华介绍说。
  温多利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今年该公司投资5400万元新上年产500万平方米高分子遮阳材料项目,购置先进设备188台,其中包括从德国引进15台电子多臂织机、从瑞士进口1台自动面料穿线机。目前,15台电子多臂织机已经安装到位,自动面料穿线机预计10月到厂。以前1个工人穿1个轴线需要1天,现在使用机器15分钟便可完成,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5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30多倍。其技改项目整体竣工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4600万元。
  赵国华介绍说,多年以来他们一直保持市场危机感,重视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每年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去年6月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造粒实验室,有效提高了产品颜色、强力的稳定性和纱线的可织造性,用领先市场的产品抢夺行业话语权。他们拥有48人的研发团队,该公司的技改新产品TPO可再生面料在研发过程中经历遇热容易收缩、平整度不好等难题,他们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破解了这一难题,今年正式投入生产,因符合环保要求受到欧美国家欢迎,目前正在申请美国C2C认证。
  在产品外观方面,过去他们生产的高分子遮阳材料都是普通没有花型的。今年,他们通过牵手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顶级设计师,从德国进口两台电子提花机,为欧美市场设计开发新花型。
  在销售方式上,温多利采取每个国家只选择一家龙头商贸公司合作的方式,通过他们发展当地市场,产品畅销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日本等30多个国家,去年销售额达1.5亿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温多利:从制造到“智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