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希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却担心成为他们的“终身拐棍”,如何“陪读”让父母充满困惑——
低年级家长要智慧“陪读”
作者:王倩倩
  □本报记者王倩倩
  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一年级学生家长几乎遇到了同样的难题——给孩子“陪读”。拼音要读、背、默,数学要“指一指、分一分”,家长陪孩子一起忙活。
  但是,小学低年级,是否需要“陪读”?“陪读”陪什么?家长对此充满困惑。
“陪读”成父母必修课
“开学这一个多月,我每天都得陪孩子学习。 ”家住德城区青年路天华小区的李女士,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从孩子上学那天起,每天晚上“陪读”成了夫妻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每天,李女士都能收到老师发在家长群里的提醒信息:“整体认读音节是个难点,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多读。 ”“继续完成单元训练,请家长帮助检查更正。 ”……李女士告诉记者,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陪孩子学习。“下班谁急着往家冲,准是看孩子做作业去了。 ”家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嘉诚东郡小区的翟先生说,同事中有不少是孩子的忠实“陪读”。“孩子一开学,全家跟着忙活,时间根本不够用。 ”
陪不陪?家长左右为难
  早在儿子上一年级前,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秦就从同事那儿取了经,要给孩子当好“陪读”,可是一个月下来,他却犯了愁,“儿子一会儿找玩具,一会儿要看电视,一顿训斥后安静下来,却变得麻木了,怎样启发都不搭理你,就等着听答案。 ”“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应该的,可担心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拐棍,累了家长,害了孩子! ”小秦表示,自己现在很纠结,既希望通过“陪读”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又担心导致孩子过度依赖。
  这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困惑,在“陪读”家长中具有普遍性。
科学“陪读”,重在陪不在读
  “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建立学习习惯的黄金期,家长要多关注孩子书写、阅读等方面的习惯,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齐鲁名师、夏津胜利希望小学教师李静玲说,低年级是孩子最佳的习惯养成期,家长的作用不可取代,因此不宜过早放手。
  这种陪伴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代读”,家长要扮演好“陪伴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孩子。在孩子阅读、写作业的过程中,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不要打扰,可以在旁观察,发现有问题后再和孩子沟通,并作进一步的调整。好的“陪读”是通过观察孩子的学习,为其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
  “‘陪读’可不是坐在孩子身边陪着他们学习这么简单。 ”李静玲说,“陪读家长”不仅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难题,还要懂得奖罚分明,该鼓励时鼓励,该批评时决不嬉皮笑脸,这样张弛有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陪读”不仅仅是家长的事,由于在教育孩子的水平上参差不齐,有的家长在“陪读”时做不到游刃有余,这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家长应该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低年级家长要智慧“陪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法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