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城区不断挖掘和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通过专题教学、文化展演等,让黑陶、跑驴、剪纸艺术扎根中小学——
校园播下“非遗”传承种子

德城区“非遗”进校园展演现场。高向阳摄


  □本报记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杨玉娟王雪丽
  9月28日,德城区2016年迎国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展演在五环体育馆热闹开演,来自14个小学的近1200名学生参加,水兽旱船、秧歌、跑驴……节目精彩纷呈。
  2014年以来,德城区不断挖掘和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通过开展专题教学、文化展演等一系列活动,推动“非遗”项目扎根校园。
“非遗”进课堂
  上坡、下坡、毛驴尥蹶、勒缰、挥鞭子……9月28日,“非遗”展演活动现场,德州市解放南路小学学生的跑驴表演,生动活泼,有模有样,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展演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也是学校‘非遗’普及工作的集中展示。 ”解放南路小学校长崔顺文说,为将“非遗”传承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校一直在努力。“下一步,我们将把跑驴作为校本课程在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中推广开来,耳濡目染,让孩子们对‘非遗’有更深刻的认识。 ”崔顺文说。
  在德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有10余项,黑陶是国家级“非遗”,跑驴是省级“非遗”,水兽旱船、剪纸等是市级“非遗”,大秧歌是特色民俗。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推广,中小学校园里的“非遗”元素越来越多,黑陶、剪纸等被纳入课堂,成立社团、兴趣小组,越来越多的学生能接触到。
传承后继有人
  为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开展,德城区聘请了10多位民间文化传承人担任指导教师,赵延君就是其中之一。她所在的顺城社区跑驴队,是德州唯一一支专业跑驴表演队伍。“跑驴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咱们德州的民间瑰宝,不能让它失传,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赵延君说。
  传承,正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初衷。“有人教无人学,有心教无人学”,是很多“非遗”项目面临的尴尬。据赵延君介绍,因为年轻人很少参与,作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德州跑驴”,很多高难度动作面临失传。“如果不传承、不保护,等我们跑不动了,原汁原味的‘德州跑驴’就可能失传。 ”赵延君说。“以学生为传承主体,解决‘非遗’断代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 ”德城区文化馆馆长许凤刚说,学生的吸纳能力和接受力非常强,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了解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大,受众面广,长期坚持下去,将有效解决其传承后继乏人的窘境。
留住老德州文化
  事实证明,经过两年多润物无声的推广工作,“非遗”传承的种子已播撒在学生心里。“我喜欢大秧歌,跳起来特带劲儿! ”参加演出的德州市光明街小学学生王雯雯说,唢呐悠扬、鼓点铿锵,中国风浓郁的舞蹈和音乐深深吸引了她。“音乐的取材、锣鼓,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德州味儿。 ”光明街小学音乐教师王雪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德州人,旱船、跑驴承载着自己的童年记忆,感到特别亲切。“学生训练时虽然辛苦,但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王雪说。“‘非遗’进校园,既能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德州的地域文化。 ”许凤刚说,通过传承和保护德州“非遗”,让学生感悟家乡人文底蕴,接受艺术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校园播下“非遗”传承种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法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