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PPP模式撬动社会资金,推进学校建设,让农村孩子家门口享优质教育——
禹城9000农村娃搬进新校舍
□崔珠峰窦永超

辛寨镇中学鸟瞰效果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农村学校从“薄弱”走向强壮、实现优质均衡是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禹城市把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这一过程中,资金不足无疑是最大的“拦路虎”。
  为解决资金难题,禹城市率先探索教育综合发展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引进社会投资人,参与校舍建设与管理服务,助力农村薄弱校改造升级。
农村薄弱校换了模样
“开学后,我们学校900名学生全部搬入了新教学楼,学生就餐和住宿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多亏PPP模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9月19日,禹城市辛寨镇中学校长刘锋高兴地说。
  新学年,搬进新楼的不只是辛寨镇中学的孩子们,纳入禹城市PPP模式规划的9所农村学校已全部投入使用。崭新的教学楼,舒适的学生公寓,宽敞的食堂餐厅……项目的完工,使乡镇中学的基础设施和城里一样完备,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教学环境,受益学子达9000余人。
  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也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校舍实现全面提升改造,每个班里的孩子们不再那么多,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老师也省心。”禹城市教育局局长李召海说,“老师们可以腾出更多精力照顾好每一名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提升很多。 ”
花小钱办大事
禹城市城乡教育综合发展PPP项目共14个,总投资3.4亿元。其中,政府只需出资3600万元,其余由社会资本方出资,或由社会资本方向银行、基金公司贷款。禹城市城乡教育综合发展PPP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15年,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逐年付费,期满后收回资产。“这种新的融资模式,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了财政资金精准高效投入,让地方财政花小钱办大事,特别是能让教育事业受益,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教学条件。 ”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认为。
PPP模式的“禹城经验”
  为保证项目质量,禹城在项目推进上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和项目交接等5大环节、19个步骤严格依法推进,实行阳光化运作,充分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重要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对参与各方形成有效监督和约束。特别是在社会资本招商阶段,坚持政府不干预,完全按照项目招投标和竞争性磋商规定进行市场竞争,每个环节都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社会资本充分竞争。“与传统政府投融资项目相比,PPP项目对政府管理水平、风险意识、项目顶层设计能力要求更高、标准更严。 ”禹城市市长荣红智说,PPP模式不仅是微观层面融资方式的转变,更是一次宏观层面全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变革,必须要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依法合规,严格程序,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权责界限,有效防范了风险的发生。基于在PPP模式上的成功探索,禹城市成为财政部PPP专业委员会县级会员单位和财政部科研所首家PPP示范基地,做法被山东省财政厅称为“禹城经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禹城9000农村娃搬进新校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