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用供给侧改革为农业提质增效
□张明昭
  农业供给侧改革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聚焦数量问题,而是结构和效益问题。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要树立需求导向,根据京津济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
  目前,我国的玉米库存已过4000亿斤,大大超出了合理范围。供应过剩是我市乃至全国农业生产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生产脱离了市场;同时,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束缚,同样制约着农业发展。
  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市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产量也屡创新高。粮食生产量大是我们的优势,但是由于农业深加工产业链短,一直未能将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我市却成为别人的原材料生产基地,这与东北大米情况相似:东北大米按粮食价格卖给南方的企业,很便宜;经过加工后以雪饼、米粉等食品后再卖回东北时,价格翻了几十倍。难怪有市领导说,我们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要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改变生产结构,并加大深加工,提升效益。
  首先,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这两年玉米价格一直不高,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价格低的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占我市玉米总面积的九成以上,而价格较高的青贮玉米、原料玉米、鲜食玉米等仅占不足一成。每亩青贮玉米比籽粒玉米节本增效近300元。种植粮食只能解决吃饭和温饱问题,但解决不了农民富裕问题,应尽快改变“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传统观念,鼓励农民种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满足经济多元化和居民食品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其次,应延长粮食深加工产业链。粮食产量大是我们的优势,但如果我们仅关注粮食的口粮价值,就很难实现突破。我市生物产业基础雄厚,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
  第三,针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做好南融北接,打造面向京津、济南的放心农场,是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放心”关键是标准化生产,“农场”关键是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依托休闲企业拓展农业多功能,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走一条我市特色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供给侧改革为农业提质增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