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整合司法职能 提高工作质效
我市打造11处县级法律服务“超市”
作者:郑东岩
  本报讯(记者 郑东岩 通讯员 程功)1月8日,家住齐河县晏城街道的刘某将一面印有“法律援助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锦旗送到该县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张春钰律师手中,感谢她和中心其他同志为自己争取到了工伤赔偿。 2012年,刘某在该县一企业打工时遭遇工伤,却迟迟得不到企业赔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刘某于2015年到该中心寻求帮助。经过该中心公证、调解、援助、鉴定等部门人员共同努力,今年1月7日,刘某最终拿到了10万余元赔偿款。
  据悉,该中心去年6月正式建成,整合了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司法鉴定、人民调解5项职能,实现了各项法律业务的“由散到聚”。“中心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实现了工作效能最大化。 30分钟内能解决的问题在中心窗口解决,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设在中心的办公室解决。可以说,中心就是一个法律便民服务‘超市’,群众办理法律业务可享一站式服务。 ”该中心主任董永红说。
  鉴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具有工作人员齐整、法律服务门类齐全、服务人群广泛、财力保障充足等特点,自2015年以来,市司法局将建立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首要任务,全力推进。截至目前,已建成8个,在建3个。
  市司法局要求各县市区采取划拨、购买、租赁等方式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以政府投入为主、司法行政系统自筹为辅解决资金问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方面容纳了司法局直属的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另一方面鼓励辖区内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机构、人民调解机构入驻,有效解决了功能分散、工作人员不足等问题。各法律服务机构在中心集中办公,把业务量带到中心来,真正做到了接地气、聚人气。“通过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走出办公室、服务面对面,不仅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还促进了司法行政部门由单一局管向实战实体转变,而且通过场所硬件建设,促进了执法、服务、管理、礼仪等软件建设,司法行政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司法局局长扈建军表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市打造11处县级法律服务“超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