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进餐馆成“家常便饭”
作者:刘臻本报

饭店内丰富的菜品。



  过去,难得去餐馆、饭店吃饭,而如今随着生活质量和餐饮单位数量的增加,市民的就餐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
  5月1日11点50分,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滶豪庭大酒店一间装修雅致的单间里, 36岁的李明泽先生和10位朋友一边闲聊,一边吃着丰盛的菜肴。 “小长假,我邀请大学时5位室友带着妻子来德州做客,便在我常来的这家饭店订了几桌饭,这里舒适方便,菜品味道也不错。”李明泽说。
  桌面上,驴肉拼盘、炭烧猪蹄等10道菜肴,做工精致,配菜讲究。 “是不是看了就很开胃啊,你看看这盘 ‘莲蓬扣肉’,做得非常精致,不仅讲究色香味,还讲究摆盘工艺。”李明泽笑着,邀请同桌的朋友们也赶紧品尝。
  “要是在20年前,吃上这样的菜可是连想都不敢想啊!流油的大肥肉、粗糙的瓷碗就是最初对扣肉的印象了。”李明泽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宴宾楼等饭店陆续开了起来,但是当时工资低,父母几乎不会带他去饭店,看着别人进出饭店特别羡慕。有一回,亲戚在宴宾楼举行婚礼,他才第一次有机会进了大饭店吃饭。 “那时饭店菜品也比较少,吃到蒜爆羊肉就让我心里乐开了花。不像现在,餐馆里各大菜系应有尽有。那次之后,让我激动了好几天。”
  此后,美丽华大酒店、德州大酒店等大型饭店以及许多中小型餐厅渐渐发展起来。 1998年,洋餐厅入驻我市。 “记得我那年上高二,老爸带我去了市区首家洋餐厅——佳佳基快餐店,为了吃汉堡,我们顶着太阳在餐馆外排了1个小时的队。”李明泽说,随后,德克士、肯德基、巴西烤肉、日式料理、必胜客陆续登陆我市。李明泽说: “现在每个月我妻子至少要带儿子去一次必胜客,而且基本不用排队。”
  如今,走进董子巷、澳德乐时代广场、文化路、天衢美食街……一个个规模不等、档次不同的餐馆、饭店让人挑花眼。李明泽说,从1994年到现在, 20年过去了,我市饭店、餐馆遍地,荟萃了各地的美食佳肴。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1994年,我市仅有宴宾楼等屈指可数的几家餐饮单位。 2014年,我市食品流通单位达5.6万家,餐饮单位已达3万多家。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餐饮单位数量的增加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市民的就餐观念也在转变。李明泽说: “上酒楼、餐馆谈生意、聚会、会客已成了 ‘家常便饭’。到餐馆吃饭,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需求,享受餐馆的环境和服务,品尝新鲜独特的菜式,好好的放松休闲成了上餐馆的最大目的。”
□本报记者 刘臻 本报通讯员 崔胜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进餐馆成“家常便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