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闫庆玲毕业后立志到基层锻炼,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90后女村官养蘑菇趟富路

闫庆玲(中)正在为村民讲解食用菌养殖技术。



  4月25日,记者在夏津县渡口驿乡渡口驿社区看到: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间,矗立起一座半地下冬暖式食用菌大棚。村官闫庆玲正在大棚前为村民讲解食用菌养殖技术。“这座大棚是今年建成的,下一步我要把这片地全部种上食用菌,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闫庆玲自信地说。

  

谋划创业,养蘑菇为乡亲做示范

  在食用菌大棚里,闫庆玲和记者讲起自己的创业经历。
  闫庆玲是德城区人,1991年出生的她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在市区找个稳定的工作,但她更愿意去基层锻炼。2014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渡口驿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
  初到渡口驿社区,闫庆玲发现当地有种蔬菜的习惯,但是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分布较散。在一次对当地农贸市场的调研中她看到了一个商机:市场上大部分食用菌都是外省进的,价格很高,如果在本地搞食用菌养殖一定能行。
  说干就干,闫庆玲白天忙村里的工作,晚上上网查阅资料,周末参加培训学习,一个月时间她憔悴了不少。闫庆玲拿出创业计划书给记者看,在这十几页的计划书里,既有市场调查、产品介绍,也有PEST (宏观环境分析)、SWOT(态势分析)等营销环境专业分析。 “为了它我不知跑过多少市场,熬过多少夜,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闫说。

  

拿出全部积蓄,老公陪她一起“下海”

  闫庆玲的创业想法,起初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他感觉一个女孩子在基层创业条件苦、风险大,担心她吃不消;但最后还是被她的执着所感动,并帮她联系市科协的朋友提供菌种和技术。
  2014年10月,刚刚结婚的闫庆玲把3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开始了她的创业计划。在德药药业工作的丈夫毅然辞职共同“下海”。
  “不忍心让她一个人承担这么艰苦的工作,就辞职一起干了。 ”闫庆玲的丈夫陈白玉对记者说。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闫庆玲在一次购买原料时,由于不了解市场,进购价每斤高出2毛钱,成本增加了上千元,小两口郁闷得一整天没吃饭,即便如此,两人从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
  为方便工作,小两口在大棚旁边找了间“工作室”,配料、灭菌、接种,风雨无阻,有时一干就是一天,手上冻了疮,抹上药膏接着干。“小闫这闺女没有一点城里小姐的娇惯劲儿,冬天那小手肿得像馒头似的。 ”村民张大妈说。张大妈家的地和大棚是“邻居”,经常见到小两口从早忙到黑。
  渡口驿乡党委和社区党组织了解她的想法后,在土地和大棚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还为此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

  

无偿分享技术,带领农户共同致富

  “培养基水分干湿度要合适、灭菌一定要彻底、发菌时要勤测温度……”通过不断摸索,闫庆玲逐渐掌握了培育技巧,总结也写了厚厚的一本子。她说:“这些技术以后要全部传授给农户。 ”
  只要一有时间,闫庆玲就到田间地头给村民介绍技术成果。哪家有意愿她都会深入交流,随身携带的记录本都记得满满的,今年又有四五户村民打算秋收后跟着她种蘑菇。“我们社区村民致富创业的热情很高,等小闫的食用菌养殖技术成熟了很快就能得到推广。”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德华说
  看到香菇如花一样朵朵绽放,闫庆玲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她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食用菌养殖做成一个规模化的产业,借鉴“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户只管生产种植,自己成立公司提供菌种和负责销售。
  目前,闫庆玲的创业基地培育的1800棒香菇,2000棒猴头菇即将成熟,并陆续接到天津、河北等地的客商的订单,预计全年能出2万斤毛木耳、金针菇,一年三茬,每座大棚年纯收入将达7万元。

■记者手记

实干才能“出彩”

  “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人生舞台,就要做好、做实、干出成绩。 ”在采访村官闫庆玲的过程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基层工作的热忱。
  个别基层干部认为自己只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人微言轻,于是不求进取、得过且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参加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说过:“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仔细品味,话里包含着十分朴实的道理。基层为官既要“布衣乐终身”,更要有带民致富的冲劲儿;既要沉下身子,融入群众,倾听民愿,帮谋福祉,更要开拓思路,奋进创新,带民致富。只有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才能实现人生“精彩”。□本报记者 于斌 本报通讯员 宝勇 泽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90后女村官养蘑菇趟富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水利·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