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20年前,平原在县城上初中的农村孩子约300名,如今却达到1.2万名,占全部学生的85%以上——
初中进城乐了农村娃

平原三中的师生在进行课堂游戏。



  “上课有多媒体,下课有各种体育器材;冬天有暖气,夏天有风扇……这些孩子算是一步迈进了福窝! ”说起教育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4月18日,平原县张华镇高沟村村民高彦岭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13岁的女儿高雯正在县第五中学读初一,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个电脑通,比自己这个初中生强多了。
  和高彦岭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很多老师。从教26年的刘尚俊是平原三中的副校长,他说:“农村娃均等进城读初中是最大的教育公平,圆了无数农村家庭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 ”
  今年47岁的刘尚俊,1989年成为赵家湾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说起20年前的教学条件,他无限感慨:“几间破旧的平房里放着几张桌子椅子,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就是教室……”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逐步加强,很多农村家长也愿意让孩子进城读好学校。 “我们不怕多花钱,就想让孩子到县城上个好学校,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成了农村家长的普遍想法。
  面对新形势,平原县进行了教育均衡探索, 2005年启动了初中进城工程,把初中教育全部集中到县城,原乡镇中学撤并后改建成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实行寄宿制。全县按照“边建设、边调整”的原则,用了3年时间,扩建了平原一中,改建了平原二中,新建了平原三中、平原五中,充实完善了平原四中和平原师范初中部,撤并了设在农村的17所乡镇中学,到2007年8月全面完成了初中进城。
  为配套教师资源,面向全国公开招考教师,从2005年以来,连续10年选招了1500名优秀教师,刘尚俊便是通过招聘成为第一批进城的中学老师,进入平原三中继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他说:“县城初中教学条件太好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室一应俱全;师资力量更强,仅平原三中就有310名教职工,为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水平。 ”
  20年前,平原县有城镇中学17所,农村初中升学率仅有10%;如今,全县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能达到80%以上,每年有2000多名农村娃升入高中。
  初中进城触发了平原县城乡教育 “多米诺效应”:全县教育资源得到了全面优化和整合,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活力全面激发,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刘尚俊说:“我在乡镇初中16年,每年上一次公开课,来到三中后每周一次,而且是随机抽取,所以必须上好每堂课。 ”如今,平原三中实行组内、年级、校级讲课制度,每天都有教师上公开课,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素质。
  初中进城后,平原县初中教育质量大幅提高,由全市后一二名到现在一直稳居前一二名。□本报记者 李静 本报通讯员 王曼曼 朱方臣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初中进城乐了农村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