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增明在探望空巢老人。邵欣摄
本报与团市委联合发起的“创建雷锋志愿者服务站”活动,引起了全市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德州供电公司市中供电部全体员工积极响应,用自己的行动展现“电力雷锋”的风采。
3月26日,记者来到德州供电公司市中供电部,供电部检修2班的郝增明正在和同事讨论下周去高位截瘫的老人李大爷家探望的事情,常年帮扶困难家庭的郝增明是公认的 “活雷锋”,而他,也只是市中供电部“雷锋们”中的一份子。
据了解,长期以来,德州供电公司市中供电部的员工一直把雷锋精神贯彻到自己工作中,并产生了一批 “雷锋式”人物。
不但要做好事,更要把事做好
王涛是市中供电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却因一本 《王涛日记》而变的不再普通。王涛今年36岁,在他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了5年,而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大有学问,这本日记便是 “明证”。
翻开 《王涛日记》的第一册,第一篇日记的时间定格在2007年8月6日,这本厚达千余页的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着他每天详细的工作情况,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密密麻麻的字迹中显露无疑。
王涛负责电表方面的工作,为老百姓户表改造,装、换新电表是他主要的工作任务,王涛把每天工作的过程和细节都记录下来,并且每个年度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整理成详尽的年度总结手册。记者随手拿起一本年度总结翻看,发现全年工作情况被分门别类地整合在一起,里面有详细的柱状图表、饼状图表、线状图表……显示了什么时间、哪里的客户、出现什么故障、处理结果等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记录,图文并茂,有理有据。 “这么做也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把工作干得更好。”王涛解释说。
王涛这一记,便持续了4年多,从未间断,看似简单单调的工作背后,凝结着王涛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谈到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时,于光霞表示,雷锋精神,不能仅仅理解为做好事,把该做的事做好也同样重要, “我们把学雷锋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传承爱岗敬业的精神”。
“最大的爱好就是帮助别人”
在市中供电部,由郝增明带领的 “好师傅服务队”一直在行动着。
德州供电公司市中供电部2011年成立了 “好师傅服务队”,积极为客户解决用电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而带队班长郝增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家住马家海子的武大爷,高位截瘫,长年卧病在床,女儿常年在外地工作,马大爷一直与老伴相依为命。由于线路老旧,李大爷家中经常停电,按规定这并不属于供电公司的业务范围,但郝增明得知此事后,自掏腰包买了材料,利用休班的时间带着几个同事将老人家中的老旧线路全部更换了一遍,而且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两位老人感激地说: “供电公司的郝师傅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啊!”
福盛街的一个小胡同里,住着一个叫陈俊雷的小伙子,他跟郝师傅可是 “生死之交”。 2010年的一天,完成工作任务后的郝增明正在回公司的路上,经过一座大桥时,看到桥头有个小伙子席地而坐,小伙子目光涣散、神情忧郁,郝增明心里升起不祥的预感,于是便停车搭讪。一番交谈后,郝增明得知,这个小伙子叫陈俊雷,家住德州某县城,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双腿,为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只身来到德城区找工作。几个月下来,他因为身体残疾迟迟没找到工作,这时小伙子已是身无分文,所租房屋又马上到期,万念俱灰之下,想一死了之。听到这里,郝增明二话不说,先替陈俊雷交了半年房租,又通过朋友帮他找了份卖报纸的工作,把他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后来,陈俊雷用自己赚的钱资助了一名失学儿童,得知此事后郝增明对陈俊雷满口赞扬之词,对此,陈俊雷说: “郝哥让我感受到了好心人带来的温暖,我要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好师傅服务队”的所有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延伸至工作之外。在郝增明的带领下,服务队成员不定期地拜访老、弱、病、残,为他们收拾屋子、打扫卫生。 “虽然这不属于他们分内的事,但小伙子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在他们看来,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郝增明说。
目前,郝增明正在整理爱心服务弱势群体的档案,并制作表格用以记录详细信息。截至目前,他已经整理了9户家庭的联系信息。郝增明认为建档案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为困难家庭解决用电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其他困难,从而把 “好师傅服务队”乐于助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帮助别人。”郝增明笑着说。
当学雷锋已成为一种习惯
谈起为何参加 “创建雷锋志愿者服务站”活动,市中供电部主任于光霞感慨万千。
“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为人民服务,这和我们工作理念相辅相成。今年公司开展了供电服务 ‘六进一学’活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将走进社区、企业、校园、医院、农村、高铁,掀起学雷锋的高潮,更好地服务市民。”于光霞告诉记者。
在于光霞看来,抄表员为别人垫付电费、检修班成员帮助孤寡老人,营业厅工作人员为办业务的客户找寻丢失物品,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些工作人员都不曾感觉到做这些事是刻意学雷锋。
郝增明描述说,队员们给客户检修电路,修好并得到确认后,马上就离开了客户的家。后来客户打电话反映,他们连说声 “谢谢”的机会都没有,报修班的小伙子们就全 “溜”了。这种情况对检修班来说很平常,因为还有很多未知的任务在等着他们,容不得耽误半刻时间。
营销班的王涛除了每天写 《王涛日记》外,每当看到来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老人行动不便时,他都会主动开自己的车送老人回家,在油价已经 ‘破八’的情况下,这种精神实在难得。
“随着时代的变化,雷锋精神的外延也会相应扩展。当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时,学雷锋就自然常态化了。 ”于光霞说。
□本报记者 曹戈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