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冢遗址
杨云鸿所修古井
在平原城东平禹临陵4县交界的东大沙河东岸上,有一个堤埠奇特、三面环水、一面通衢,素有“九顶菊花街”之称的古镇水坞村(现称水务村,属王凤楼镇)。
东汉时期,黄河决口改道,在黄河以北的平原县境内,形成了南北走向的大河。由于漕运不断,遂依河堤埠修筑了水陆码头。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平原做县令时,因张飞鞭打了贪官督邮,惹了祸,兄弟三人从水门(后人称龙门)逃走后,一路向正东,就是依仗古镇“九顶菊花街”复杂奇特的地形和错落的庙宇房舍三转九拐顺利脱险的。
燕王扫北时,这座古镇被杀得只剩“金砖杨家”、“铁拐李家”和“骡马段家”。后来杨家其后代借着古镇水陆码头的特定位置,兴集立市,招僧行道,古镇又繁华起来。“逢五排十”大集和明代建筑“水月寺”便是杨家所立、所修。
据《平原县志》载:古镇上有两处古遗址,一处是“杨家冢”,一处是“水月寺”。杨家冢便是给事中杨云鸿之墓。此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30米,高13米,6只赑屃驮着的6块石碑矗立冢前,最大的一块高6米多。冢顶被一石块覆盖着,因地处朱河畔边,四周均不靠村挨店,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
杨云鸿,又名士鸿,字磐石。据1979年上海学者朱保炯、谢沛霖编著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一书,杨云鸿列三甲第36名进士,时在己丑(1589年)。考取进士后,敕命密云县知县,晋刑科给事中,后又补吏科辅臣。给事中在明代官位并不显赫,一般属正七品,其职为门下省审核官。那时中央设六部即工、吏、刑、礼、兵、户部六部,下设部属,同时对应设科。杨云鸿在刑部时,其职为门下省审核官。万历己丑年(1589)调吏科,由主审核官职改为代皇帝书写圣旨或抄写上奏皇上的奏折。杨云鸿官位虽然不高,但所从事的工作,足以使朝廷内大小官员刮目相看。在刑科时,案件卷宗由他规范抄写后送呈皇上;在吏科,又为皇上抄写圣旨任命状,实为朝廷要员。
万历三十三年(1603年),杨云鸿回故里水务探亲,在水月寺游玩惊动了筑巢栖居的白鸽,鸽子在水月寺大殿上空翱翔。杨云鸿目睹此景,即兴赋诗:“绿瓦一片,飞贼百万”,形容水月寺的辉煌和祥鸽群体飞翔的壮观。然而,此言惹下了杀身之祸,被一和尚密报朝廷,说杨云鸿聚众乡里图谋造反,皇上得知后很快派来捕快,将杨云鸿缉拿京城,不问青红皂白,将其斩首。斩首时杨云鸿被刽子手砍下头颅和胳膊,但头落身不倒,一直挺立着。皇上闻知后方知错杀,急忙备驾前往。见杨仍站立不倒,赶忙下驾施礼,杨身倾刻倒地。
万历帝敕命为杨云鸿换金头玉胳膊,并沿南京到北京的官驿大道修建了72座“杨家宫”(坟冢),命御赐厚葬。水务村杨家冢杨云鸿墓碑,由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宋仕撰写碑文,墓冢毁于文革。
万历皇帝为杨云鸿从南京到北京修建了72座杨家冢,至于杨云鸿的遗体葬于哪座冢里,谁也说不清楚。据说为防盗走金头玉臂,将修墓人全部杀掉。
关于杨云鸿修建水月寺的事,还有一段故事。相传他在上学路上要过一个清水潭,每到清水潭旁,总有一老翁出来背他上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杨云鸿后来做了官,有了钱,便在清水潭旁修了寺院,取名“水月寺”。
杨给事中修建的水月寺位于古镇水坞的东北角,占地10余亩,座北朝南,有敞开式大殿五间,红墙绿瓦,飞檐拱壁,盘龙抱柱,煞是壮观;殿内供俸泰山圣母佛像和十八罗汉像,寺院内僧徒常住,香火不断。西南角有一古井,井壁系用整块磁磨石所凿,相传为杨给事中所修建。
传说杨给事中在京城做官时,万历皇帝让侍内派伙夫去济南趵突泉驮水,周而复始,不准延误,否则便遭杀身之祸。一日遇雨,伙夫在水月寺避雨,大雨下个不停,杨云鸿不忍心错杀无辜,便让伙夫从故乡水月寺古井驮水进京,皇上喝后感到醇且甘甜,未感异常。从此,每当遇上雨雪天都在此井驮水,免了远途之苦。村内另有大小古井72眼,有“两步三眼井”之说,相传与济南72泉泉眼相通。杨给事中开挖的那眼古井便有了“第二趵突泉”之美誉。
乾隆十一年,重修了水月寺,香火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现在寺院已毁,杨给事中墓、古井等遗迹尚存。杨给事中被奸臣所害,换金头玉臂的传说至今流传,醇美甘甜的古井水仍在造福后人。
□牟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