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家门口的舞台
——东方家园合唱团掠影
作者:周坤吕爽摄影报道

穿上演出服,找找舞台上的感觉。



企业家王武清(左)送来演出服。



活动日,我们自己练习。



彭老师(左)讲授演唱技巧。



活动结束后,魏兰英(前)几人打扫活动室。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12月7号上午,东方家园合唱团活动室里传来阵阵优美歌声。走近活动室,合唱团成员有的正在练习歌唱,有的三五成群地讨论发声技巧,忙得不亦乐乎,唯一相同的是她们脸上快乐的表情。东方家园社区居民李淑霞告诉记者:“每周三是我们的自由活动日,这不一大早的大家都来了。 ”
  2009年10月,在小区原有小合唱团的基础上,东方家园合唱团成立了。 “一来,有事没事爱亮亮嗓子的歌友们能有个活动地点,二来,合唱团有了规模也能丰富社区居民业余生活。 ”合唱团团长、发起人之一魏兰英告诉记者,原来小区有十七八个人没事凑在一起唱唱歌,但由于诸多局限,练习频率不高,“就更别提演出了。 ”
  组团的通知一发出,立刻引来小区居民踊跃报名。 “报名当天,咱们这个50来平的小活动室人满为患。 ”魏兰英说,没想到居然来了一百多人,长期坚持下来的也达到了五六十人。“今年的七一文艺汇演,我们的合唱团就有62人呢。 ”正如合唱团名称一样,成员从三十几岁到七十几岁不等,都是东方家园小区的居民。
  “这个地方怎么都唱不对,还是等周六晚上问问彭老师吧。 ”合唱团成员口中的这个“彭老师”就是退休音乐教师彭兴华,“他在咱市民间艺术团体中很有名气的,每个周六来给我们上课。”李秀云说,不仅仅教会你一首歌怎么唱,还要教会你唱歌的方法和技巧,“经过专业指导,我们的水平日益提高啊。 ”
  这个使用“化缘”来的二手设备的小小合唱团,如今已学会红歌五六十首,街道办文艺晚会、社区文化节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欢快的歌声。去年首次亮相全市舞台,合唱团一举获得了建党90周年红歌会建委系统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2个奖项。
  “有了社区合唱团,在家门口就能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唱歌了。 ”合唱团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尹惠民说,有了这个交流平台,晚年生活多姿多彩,也不那么寂寞了。如今,东方家园合唱团已成为我市社区文化的一个代表。魏兰英说:“我们以后会更多地走出小社区,走向大社会,使它真正成为社区艺术奇葩。 ”□本报记者 周坤 吕爽 摄影报道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门口的舞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镜头·影像】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