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江苏丰县校车侧翻
■事故已致15人死亡 ■初步认定司机负全责 ■侧翻校车曾被要求停运



  据新华社江苏丰县12月13日电 江苏省政府通报,12日17时40分许,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截至13日2时30分,丰县校车侧翻事故死亡人数升至15人。
  另据丰县宣传部门介绍,当天下午,首羡镇中心小学一核载52人的专用校车载着47名学生返家。17时40分许,当车行至张后屯村附近时,车上尚有29名学生,因躲避一辆人力三轮车,校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泥潭,共有23名学生送医院救治。 21时许,2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至22时30分许,死亡人数增至12名。截至13日2时30分,丰县校车侧翻事故死亡人数升至15人。
  江苏丰县警方13日表示,12日发生在丰县首羡镇的小学生校车侧翻事故中,当事车辆此前曾因未备案被要求停运,且当事司机准驾车型不符。警方初步认定,司机对此次事件负全责。
  丰县公安局副局长陈立坤表示,当事司机是车主洪旭本人,车辆登记用途为小学生校车,但按照规定,校车需要办理专用手续才能运营,当事车辆因“未备案”曾被停运。
  据介绍,该车上报给公安部门审批的是A1驾驶证,可以驾驶校车,而经车主洪旭交代,这辆车原本由他的驾驶员驾驶,但因其家里有事,洪旭于事发当天临时驾驶该车,而洪旭持有的是B2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
  陈立坤说,丰县基本上没有政府购买的校车,全县接送学生的车辆都是个人购买,跟学生家长签订接送协议,由学校负责对这些车辆进行监管。
  目前,当事司机已被当地警方拘留。

安监总局:应赋予校车必要特权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13日在新华网参加访谈时说,校车的标准应该严于其他载客客车标准,应该提供一切有利于校车安全运营的条件,甚至可以赋予它必要的特权。
  黄毅说,近一个时期接连发生的校车事故让人非常痛心,也凸现了在校车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需要在校车的安全管理上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
  他说,需要建立校车安全准入的标准,校车要有更加严格的标准,效能要更优于其他客车。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和理顺在校车安全管理上的职责划分,校车制造、运营和管理等问题涉及很多部门,也需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界定相关部门的职责,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形成校车安全监管的合力。

要为校车死伤事故踩一脚急刹车

  12月12日傍晚,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又发生一起校车侧翻事故,截至丰县人民政府13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死亡学生人数已经达到15名。
  据有关部门此前统计,在今年各地相继发生的校车事故已造成上百名学生伤亡。
  记者认为,在国家已经着手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校车安全走向法制轨道的背景下,各地尤其是农村要刻不容缓地提高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地方政府领导、校方领导和校车运营公司要真正对孩子们的生命负起责任,认真排查隐患;相关部门要对已经发生的校车惨剧严肃问责,以儆效尤。要用雷厉风行、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清查和问责为农村校车死伤事故踩一脚急刹车!
  记者认为,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农村校车安全应当被当做重中之重,因为这关乎教育公平。随着农村逐步从“一村一校”变为“多村一校”,农村学校交通安全隐患突出。而各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缺乏接送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应当将财政补贴力量鲜明地向农村校车倾斜,并大力提高道路安全保障对策的针对性。教育部门也应当在校车制度成熟前的三年过渡期对农村并校严格把控,暂时没有安全校车接送能力的应当果断暂停并校。
  剖析近期接连发生的农村校车死伤事故,其中的技术共性也值得有关部门注意。农村地处山区又可能临水等复杂地形,进入冬季后地面结冰路滑等高危路面状况都是校车群死群伤事故的“超载外”诱因。对此,各地应当及时勘定校车路线,并紧急对校车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校方还应对学生和随车老师进行系列求生应急培训,建立完善校车安全应急机制。
  鉴于甘肃庆阳在校车惨剧后停止采购公车买校车的做法,记者强烈建议出了校车事故的地方政府效仿,更建议没有出事的地方也能意识到公车和校车采购的轻重缓急,让纳税人的钱用在保护幼小生命的刀刃上。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江苏丰县校车侧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国际国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