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深挖地域文化资源 叫响德州文化品牌
——访德州学院历史系主任梁国楹教授
作者:曹戈

梁国楹近影。



  个人简介
  梁国楹,德州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德州市历史学会会长,兼任聊城大学“专门史·运河文化”硕士生导师。先后撰著主编《德州简史》、《齐鲁饮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教程》、《德州历代名人》、《山东区域文化通览·德州卷》等学术著作(教材)16部,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子课题2项,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1项,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等教学科研奖励十余项。目前致力于德州地域文化挖掘研究和文化服务工作,组织编纂《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撰刊相关文章140余篇。
  中共德州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作出战略部署。会议提出,德州市要结合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空间布局,规划建设 “五大城市文化带” ,着力培育地域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近日,德州学院历史系主任梁国楹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以德州历史文化为题,畅谈了德州地域文化发展趋势,为德州建设区域文化高地建言献策。

  德州地域文化融合了齐鲁、燕赵两大文化版块的特质

  曹戈:梁教授,你在德州地域文化的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梁国楹: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不仅塑造城市形象,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因其创造经济价值、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改善城市环境而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和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因此,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德州地处黄河下游和华北平原,受齐鲁和燕赵两大文化板块的共同作用,受大运河沿岸文化的相互影响,德州地域文化呈现出兼容性、开放性的特点,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素有 “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之誉,而且 “人文飙起,名卿蝉联,实甲山左”,具有厚重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德州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切入,如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而我是搞历史的,更多的是从历史学角度进行研究。我注重贯通性的长时段的研究,早在2005年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把文献资料收集、文物资料汇总、世家名人研究、运河文化研究、饮食文化研究、民风民俗研究、宗教文化研究、德州文学研究、重大事件研究、分县市研究作为工作重点。
  曹戈: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它与你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吗?
  梁国楹:从大学阶段起,我就将宋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写过几篇文章。1984年分配到德州学院工作,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写过一些古代史的著作文章,但都不够深入。虽然自己不是土生土长的德州人,但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也看了不少关于德州地域的文献资料,参加过一些市情方面的书稿编写,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德州卷》、 《德州历史》 、 《德州地区乡情概述》等。1997年,应 《德州广播电视报》之约,我写了50多位德州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了一年连载。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地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融入到一些项目中,自己感到这方面德州确实需要。同时,我们学院也出台了 “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将地域文化研究作为服务德州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了德州地域文化的研究上了。
  近年来,我所主持的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先后获批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分别是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运河沿岸城市科学发展”、 “苏禄王及其后裔与中菲文化交流研究”;计划分三辑出版的 《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已于去年出版(获德州市社联特等奖),第二辑正在编纂中;通过参与 《齐鲁文化研究丛书》、 《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和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项目,编纂了 《齐鲁饮食文化》、 《德州温安家族》、 《德州田氏家族》和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德州卷》。
  曹戈:通过对德州地域文化的研究,你觉得德州地域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梁国楹:质朴内敛的齐鲁文化与慷慨豪放的燕赵文化赋予了德州人淳朴诚实、慷慨仗义的文化品格,德州地域文化的特质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厚德、包容、开放、创新。
  先谈厚德。 “德”有两层含义,一是恩德,二是行德。秦朝 “更名河曰德水”,汉代德州称 “安德”、 “广川”,隋唐德州称 “长河”、 “德州”,都与 “德”、与黄河有直接联系。明德、厚德、崇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仁、义、礼、智、忠、孝、诚、信、宽、和,等等,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遵守的道德体系。德州是一片以 “德”为名而又用 “德”文化营造了自己精神家园的土地。从董仲舒的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到东方朔的 “洁其道而秽其迹,清其质而浊其文”;从赵苞的 “舍孝取忠”,到祢衡的 “击鼓骂曹”;从窦建德的奋起抗争,到颜真卿的奋戈抗叛;从葛守礼的 “正色立朝”,到卢荫溥的 “专心职守”;从吕颐浩的勇于担当,到宋哲元的慨然御侮;从时传祥的 “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到孟祥斌的纵身一跃,舍己救人……体现的都是德州人以德为先的精神追求。
  再谈包容。德州地处齐鲁之邦、地近燕赵大地,处于齐鲁、燕赵两大文化圈交汇处,具有包容性文化的地缘成长环境。多年来,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思想束缚,不少人在思考德州地域文化特征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德州的 “齐鲁”属性,而忽略了历史上对德州具有同样重要影响的 “燕赵”因素,甚至强调与燕赵文化的区别,这是不对的。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发展阶段,德州地缘文化的外在属性或为 “齐风鲁韵”或为 “燕魂赵魄”,抑或 “齐鲁”为主 “燕赵”为次、 “燕赵”为主 “齐鲁”为次。廉颇的 “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和 “以勇气闻于诸侯”,或许更多的是燕魂赵魄。颜真卿 “集兵二十万,横绝燕赵”,外表看似慷慨悲歌,实质却是 “坚贞一志”、 “死而不挠”的忠君之道和民族大义!
  关于开放。如果说上古时期对德州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黄河农业文明的话,那么,隋唐明清时期对德州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运河文化和商业文化。由于发达的运河航运,明清时期的德州,汇通南北,开放畅达,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千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作为一条沟通南北的纽带,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文化的融通,德州也就汇集了南北之长,得以在更大的空间上吸纳外来物资、人员、技术和思想观念,以致工商繁荣、客商云集。更可贵的是,在运河文化的融通中,德州还开启了 “外向型”大门,苏禄国王及其后裔于是落户到了德州。近代以来,津浦铁路的通车和现代德石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德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便捷的交通是德州的重要资源,更是德州进一步开放的物质基础。德州借助独特的交通优势,商贸、物流、仓储业发展迅速,但这方面的亮点尚不突出,还需要在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上,在大商贸、大物流空间的开拓上有新的作为。
  关于创新。在与经年不绝的水患抗争中,德州人磨练了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创新精神。尧舜时期,面对洪水的威胁,大禹创新思维方式,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最终治平了洪水。大禹变 “堵”为 “疏”,不仅使中国古代治水理念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对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基础上,兼容墨家、汲取法家、融合阴阳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建构起了一套 “大一统”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董仲舒对儒家思想 “横”的拓展创新上。而这种拓展创新,在儒家文化的核心地带是难以想象的,发生于处于边缘文化地带的德州则就是很自然的了。德州是全国发展太阳能产业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皇明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太阳能企业就开始了新能源的探索之路。 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太阳能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太阳城”和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设示范城市。 2010年9月,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在德州召开,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大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曹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条件。德州地域文化研究进入了新一轮热潮,你觉得地域文化研究还有哪些不足或者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梁国楹:我觉得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这么几个:第一,研究的重复性问题。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不能整合研究队伍。目前,德州有限的研究队伍仍处在散乱、单打独斗和个性化状态。第二,研究经费短缺,学术层次和研究深度偏低。由于地域性的限制,德州地域文化方面的研究课题很难在省级或省级以上科研主管部门立项,部分成果也难以在高层次学术刊物发表。没有必要的科研经费的支持,必然造成很多热心地域文化研究的人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望而却步。第三,学术交流和学术融合活动太少。一方面是本地研究缺乏融合,另一方面是与全省全国有关专家学者也缺乏交流。第四,深度的文化挖掘与精品意识不足。在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需要均衡,不要太注重经济效益。我曾与一家企业谈到,在文化开发上,不要把经济指标看得太重,文化品牌的打造比广告宣传更有力。
  曹戈: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你认为如何培养德州地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梁国楹:这不仅仅是德州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过去 30年,我们一直强调经济这个中心,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但是,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表现在经济军事上,还表现在文化影响和文化认同这一软实力上。物质科技硬实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的,而文化软实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文化以人为核心,以发掘人的潜能、满足人性需要为最高原则,蕴涵着人类向善求美的崇高情怀,洋溢着人性、人文、人生的快乐。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源于文化的底气,这种底气从何而来?它来自于我们对文化建设理念的坚守。要提高大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地域文化的宣传,要注重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来普及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为创作素材,在影视、文学、戏剧等多方面积极探索,比如卢家 (卢见曾),田家 (田雯)都可以用影视的方法展现给大众,这对培养德州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曹戈:为了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德州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的战略部署,德州市结合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空间布局,规划建设 “五大城市文化带” ,着力培育地域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你作为地域文化的专家学者,对此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梁国楹:提高文化软实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要有精品意识,要注重重点开发与建设,注重开发拳头性的地域文化产品。前短时间我去了一趟枣庄,参观了台儿庄古城开发项目,触动颇大,那才叫精品!德州运河文化虽然开发较晚,但具有原真性的运河沿岸风貌和独特的苏禄王及其守陵文化,很有开发潜力。明清以来,德州北厂仓储水旱码头、北厂官仓遗址,竹竿巷、米市巷、豆腐巷、马市街、盐店口、小锅市等街巷,见证着德州曾经的商业繁华;乾隆行宫、永庆寺、振河阁、董子读书台、董子祠、柳湖书院、寒绿堂、鬲津草堂、数帆亭、苏禄王墓、十二连营遗址、四女寺、澄碧园、濯锦园、尊水园、罗朴园、毓秀园,以及以卢见曾、田雯、谢重辉、冯廷魁为代表的 “山左”诗人,记载着德州曾经辉煌的文化气息;德州扒鸡、运河号子等等,延续着德州独特的风土人情。对于德州而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按照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积极探索如何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如何恰当处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德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宏观的、战略的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不断丰富城市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找到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并努力振兴德州具有历史传统和区位优势的仓储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饮食服务业,寻求保护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服务能力,等等,恐怕是德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域文化需要德州人共同发扬光大

  曹戈:高校是文化传扬的蓄水池和助力器,你作为一个对德州地域文化充满感情的研究者和传承者,如何在人才培养方面体现出你的情感倾向?
  梁国楹:德州地域文化传统中有很多优秀的因素,值得我们去传承并发扬光大,如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崇文重教的人文传统等等。德州学院作为研究德州地域文化的中心,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普及德州地域文化知识,传播德州地域文化精神。我一直坚持在本科生中开设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即是出于上述的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文化建设任务,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必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文化产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
  曹戈:请你概括一下德州地域文化的发展前景。
  梁国楹:德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质朴厚重的齐鲁文化与慷慨豪放的燕赵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赋予了德州人淳朴诚实、慷慨仗义的文化品格和厚德、包容、开放、担当的德州城市精神。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德州不能割裂的文化脉络,更是德州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和未来发展的底气。我们德州地域文化中心以 “挖掘德州地域文化资源,研究德州地域文化特征,丰富德州地域文化内涵,提升德州地域文化品位,为德州文化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扩大德州地域文化的国内外影响,提高德州作为文化城市的知名度,将竭尽所能。可以预见,在十七届六中全号召下,在良好的群众基础上,采取开放式研究形式,吸纳全省、全国的有关学者,德州地域文化研究必将迎来一个高潮。
  □本报记者 曹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挖地域文化资源 叫响德州文化品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人物·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