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多年来,新华街道办事处辛庄社区村民刘秀丽一直在为疾病缠身的丈夫操劳着,但现在,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每个月4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让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刘秀丽感到很知足——
“低保金多了,心里更踏实了! ”
作者:史清洋

刘秀丽正在照顾患有白内障的婆婆。张学超 摄



  她是不幸的,丈夫患有严重的血液病和牛皮癣,窘迫的家境、巨额的债务曾让她一度感到绝望。但她又是幸运的,党和政府对她的关怀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她是刘秀丽,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虽然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她的面容看起来似乎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些,但她却神采奕奕,眉宇间流露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丈夫突然病重,她的天塌了

  5年以前,刘秀丽一家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勉强能够维持。
  婆婆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注射两支胰岛素,后来,引发了白内障等并发症。 “走路都得扶着墙,什么也看不见。 ”刘秀丽说,每个月吃最低廉的药,胰岛素也买最便宜的。刘秀丽的公公身体也不好,但不干重活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吃药。 “一家人省了又省,每个月能剩下几百块钱给老人买药。 ”但是,根本攒不下什么钱。
  刘秀丽总想,只要自己和丈夫身体健健康康的,趁着年轻,多挣点钱,日子总能坚持下来的。可惜,命运并没有照顾这个困顿的家庭。
  刘秀丽的丈夫王海亮是一家工厂的电气焊工人,一个月的收入跟刘秀丽差不多,只有几百元。2006年的时候,王海亮得了牛皮癣,夫妻俩跑了大半个山东省,把所有的偏方都用遍了,还是没能阻止牛皮癣的蔓延。
  就在刘秀丽到处寻医问药为丈夫寻找根治牛皮癣的偏方时,王海亮突然发起了高烧,一烧就是40℃。 “人都糊涂了,整晚地说胡话。 ”起初,刘秀丽以为丈夫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我以为打个退烧针,挂几天吊瓶就没事了,也没往心里去。 ”
  可是一连十多天,王海亮都是高烧不退。“越来越厉害,到后来就夜间盗汗,被子、褥子全都湿透了。 ”回想起丈夫发病的情景,刘秀丽依然心有余悸。
  “我觉得不能再拖了,得赶紧送医院。 ”刘秀丽意识到丈夫的病情没有想象中简单,于是带丈夫到人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但医生的一句话仿佛将刘秀丽打入了冰窖,“诊断结果是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医院治不了,让回家等着。 ”
  没读过多少书的刘秀丽不知道所谓的细胞增生症是个什么病,但医生的一句“回家等着”却如五雷轰顶般,让她许久都缓不过劲儿来。“我觉得天塌了,连哭都哭不出来。 ”

  她的坚持将丈夫从死神手中抢回

  回到家后,刘秀丽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她拿出包的严严实实的存折,仔细地数着上面的钱,一遍又一遍。她告诉自己,丈夫还这么年轻,不能就这样在家里等死。但微薄的存款却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全家人陷入了人无助、绝望之中,婆婆整日以泪洗面,眼疾也越发地厉害起来。
  眼看着丈夫的病一天天加重,刘秀丽决定带丈夫去天津血液病医院治疗。 “走之前,我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求遍了,总算凑齐了几万块钱。 ”刘秀丽说,只要能救丈夫的命,“就是把房子卖了,我们一家人睡大街上,我也二话不说。 ”
  但天津血液病医院对王海亮的病情依旧表示不乐观,在打了几期的化疗之后,医院对王海亮下了病危通知书,放弃了对他的治疗。
  无奈之下,刘秀丽只好带着丈夫回到德州。这期间,王海亮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刘秀丽甚至担心丈夫还无法坚持到回德州就撒手人寰。 “那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哭着求他坚持下去,别舍下这一家老小。 ”刘秀丽的声音哽咽着,那段难捱的日子让她此生都无法忘怀。
  回到德州后,王海亮住进了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保守治疗。 “在天津时一天的住院费就是1500,那个时候也没有保险,全部都是自己掏。 ”刘秀丽说,借来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但丈夫还没有脱离危险期,她只好硬着头皮又去借。就这样,前前后后总共花去了十万多元。
  保守治疗,也需要不停地进行化疗,每次化疗对王海亮来说都是一次摧残。“不停地吐,没办法吃东西。”即使这样,刘秀丽依然坚持喂丈夫吃饭,“吃了就吐,吐了我就再接着喂,不吃就没有抵抗力。 ”
  执拗的刘秀丽一喂就是一年多,慢慢地,丈夫的病情逐渐有了起色,刘秀丽便鼓励丈夫每天坚持锻炼,“看着他从能下床到现在与正常人一样,全家人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虽然现在王海亮只能断断续续做些零活来贴补家用,但刘秀丽已非常知足,她说,只要活着,就好。

  生活的好转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刘秀丽最难最难的时候,是辛庄社区居委会拉了她一把。
  2006年底,辛庄社会居委会为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村民都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从此,刘秀丽家里每个月多了400多元的“额外收入”,这对一个每月总收入只有1000元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如果没有他们,我怕是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刘秀丽感激地说。入低保那一年,正是丈夫病得最重的时候,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听说了刘秀丽家里的情况后,不但为其办理了低保,更是发动整个社区为她搞了一次募捐。“大家为我筹集了5000多元,这都是救命钱啊! ”这些钱不仅为刘秀丽解了燃眉之急,也为她带来了新的希望。
  让刘秀丽更为感激的是,在2007年和2008年的春节,时任德州市市长的吴翠云亲自到她的家里,为她送去了上千元的慰问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民政局的领导也多次登门,为她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 “真的很感谢领导,真的! ”除了感谢,刘秀丽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
  “2009年的时候,居委会同志还帮我们办理了医疗保险,这样我婆婆和丈夫的医药费也能解决一部分了。 ”好政策的连连出台,让刘秀丽和家人感到受益颇多。她向记者举了一个很质朴的例子,在入低保之前,吃菜只吃大白菜,5斤的散装豆油一家人可以吃两个多月。但现在,虽然还是吃不起肉,但每个月400多元的低保,可以保证每天至少能吃两样菜,炒菜时也敢多放些油了。
  随着丈夫病情的好转,家里的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虽然王海亮的牛皮癣依然无法治愈,但能够每天这样守着丈夫,一家人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就是刘秀丽最大的愿望。 “我现在觉得很踏实,很知足。 ”刘秀丽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相信这幸福会一直持续下去。
□本报记者张学超本报通讯员王静黄廷平
相关链接: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自2007年开始,德州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提高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今年德州市城市低保标准较去年每人每月提高了20元,乡村低保标准较去年每年提高200元。城市低保标准三区达到每人每月260元,(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低于260元的,差多少补齐多少,让每位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不低于 260元),县市每人每月达到2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
截至10月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8万人,发放保障金7194万元,月人均补差150元,较去年同期提高35元,增长30%;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24万人,发放低保金1.67亿元,月人均补差92元,较去年同期提高27元,增长42%。 (史清洋)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低保金多了,心里更踏实了! ”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德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